田野文物的保護僅靠文物管理部門力量是遠遠不足的
日期:2016/12/15 1:35: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為明朝第九代肅王肅憲王朱紳堯之墓,與其他散落蘭州的明朝陵墓並稱為蘭州明十三陵。就是這座建於公元1618年、距今394年,曾因“樹木茂密、環境優美”被省、市、區旅游局列為三級旅游資源,欲招商500萬元開發為旅游景點的陵墓,如今墓區茂密的樹木已蕩然無存。建於公元1618年、距今394年的明肅王肅憲王朱紳堯之墓遭到了人為的嚴重損壞,將陵墓據為己有的鄭某已經將陵墓當成了自己的後院,不僅大興土木還在陵墓裡養起了家禽。
記者看到被圍的青磚陵墓裡空無一人。記者透過緊鎖的鐵門看到,陵墓內土墳旁一座偌大的廠房已經竣工,土墳旁的空地上堆放著尚未被清理的建築機械,旁邊地面上散落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坑洞。看到有人出現,陵墓北側圍牆旁一排平房下兩條看門狗狂吠不止。指著露出地面的樹樁,一名村民痛心地告訴記者,土墳旁邊原本種植著許多果樹。這座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占地3萬余平方米的陵園,被西津坪村集體打開,出土高1米、口徑0.7米的大油缸兩口、硯台兩塊和小油燈一盞,分別由西津坪村民保管。當時陵園內建築規模宏大完整,有山門、享堂、廂房、月門等,建築均為磚木結構,琉璃瓦。後經人為損壞,如今這些都已不復存在了。 圓滿地完成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成為第一個通過國家專家組驗收並完成工作任務的省份。這次普查,吉林省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9017處,其中新發現4261處,復查4756處,消失807處。吉林省境內已發現和確認的漢長城、老邊崗土長城、延邊長城填補了我省無“長城”的空白,意義重大。這三段長城成為繼高句麗、渤海遺跡後的吉林省代表性文物資源,也是吉林省“五片一線”大遺址保護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葉赫滿族鎮共普查發現198處、246個單位,居全省鄉鎮之首。後太平遺址群、五台子山城、中東鐵路南滿支線四平機車修理庫入選吉林省“三普”十大新發現。
立即通知七裡河區文物管理部門前往調查了解。田野文物的保護僅靠文物管理部門力量是遠遠不足的。他呼吁,請給後人留存一些具有價值的古跡,保護文物理應大家共同完成。吉林省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第一個通過國家驗收並完成工作任務的省份。吉林省境內已發現和確認的漢長城、老邊崗土長城、延邊長城填補了我省無“長城”的空白,意義重大。該工作人員稱,根據文物保護法,分級保護的文物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據等級不同實施分級保護,由於該處肅王墓至今仍未被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但其屬田野文物理應得到保護。通過與別人置換土地等辦法獲取了陵園內南半部一小塊耕地的經營權。隨後,鄭某打著保護文物的幌子,在陵園周邊建起圍牆,安裝鐵門將青磚墓穴團團包圍,當做院落居住,拒絕他人入內。此後,村民經常看到鄭某在墓穴四處亂挖尋寶。今年初,鄭某在此幾度擴大規模,在肅王墓內建起了一座高大的庫房,鄭某還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