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 錦和古城
日期:2016/12/14 10:31:1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鳥瞰錦和古鎮
錦和古城是麻陽老縣城,最早設立縣治所在地是宋代熙寧六年,位於錦江北岸,三面環水,一面依山,碧水纏繞,青山相映,尤如半月,光彩照人。設立縣治所在地後,至明清時期,為統治和鎮壓苗民,錦和城多次重修和擴大,建有六門,五街多弄。歷朝歷代的修建城垣,使錦和城鎮井然有序,內有東、西、南、北正街,眾多小巷。建國後,1953年縣人民政府遷設高村鎮後,錦和鎮成為公社、鄉鎮駐地。後經文化大革命,地方建設,錦和古鎮逐漸被破壞和損毀,目前城門中僅有下東門、朝陽門殘存。
朝陽門是麻陽老縣城的第一座城門,據這裡的村民介紹,在修建這座城門的時候,經過風水先生看過,它是對向正東方,每天早上的第一縷陽光照在這個地方,因此朝陽門由此得名。
錦和古鎮裡近千米的城牆壁有茶巷弄、二中背後兩側仍然保留,現保存的古建築物有:傳統廟宇錦陽宮、萬壽宮、天王廟、湘山寺、文廟、五通廟等。會館建築有寶慶會館、衡陽會館、常德會館、廣東會館等。人們穿過古街古巷,仍能感受到錦和古鎮的古樸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仿若走進了一條典雅玲珑的人文走廊,讓我們感受到遠古歲月的繁盛與滄桑。
錦和鎮還是革命老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第一任鐵道部長滕代遠,中國共產黨湖南早期革命運動領導人陳佑魁,曾在此讀書,創建中共麻陽特別黨支部,開展革命運動,曾活動的工會、夜校、農民協會、黨支部舊址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