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街巷的居民依然保持著生活的原生態一片本色天然的底色
日期:2016/12/15 1:35:3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該縣出土的青磚文物:元代的絲、麻兩種質地、男、女兩套服飾系列,填補了我國古代服飾研究中的實物空白。境內可供開發具有文化價值的景點有400多個,有成語“學富五車、書通二酉”的出典處大秦藏書洞、驚世之謎的黔中郡郡址和戰國至漢代古墓群等。縣城內有全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彰顯唐宋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古建築和中西結合的近現代建築群,具有獨特的歷史、民族和文化風格,古城歷史城區總面積1.2平方公裡,歷史建築有74棟,100米以上歷史街巷6條,古塔3座。
歷史建築青磚街巷的居民依然保持著生活的原生態,仍然保存著一片本色天然的底色,是一座沒有被現代氣息侵襲的古城。天一閣坐落在寧波市中心月湖西畔,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它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世代的子孫嚴格遵循“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遺教,但終因年代過於久遠,藏書還是有很多的失散。嘉慶十三年(1808),閣內的藏書實有4094部,共53000多卷。中國古“絲綢之路”交通要道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漢唐古城遺址駱駝城遺址,今年開始進行維修加固。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對這座千年古城進行搶救性保護。
鹹豐年間又有盜賊潛入閣內,偷去了許多的藏書,轉賣給法國傳教士和造紙廠。後來又經歷了許多的變故,到民國廿九年(1940),閣內的藏書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為保護天一閣,專門設置管理機構,探訪得到流失在外的三千多卷原藏書,又增入當地收藏家捐贈的古籍,現藏珍版善本達到八萬多卷。范欽的重孫范文光又繞池疊砌假山、修亭建橋、種花植草,使整個樓閣及其周圍初具江南私家園林的風貌。如今的天一閣是座以藏書文化為特色,融社會歷史、藝術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為中國現存歷史最久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三個私家藏書樓之一。
園林休閒區內修建有明池、假山、青磚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晖堂等一系列的旅游景點。書籍是記錄和傳播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以藏書而著稱於世的天一閣,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工人們使用撬棍、鐵鏟等工具,將木料、磚頭、瓦片,從建築物上拆卸下來。施工隊一位負責人稱,他們是五台縣古建公司的工程隊,曾多次參加五台山寺廟修繕工程,擁有豐富的古建築施工經驗。使用老磚老瓦,可以讓建築展現原滋原味的歷史感。他們拆除下來的老磚,只要磚面平滑、稜角齊全,都將保留使用。目前,一塊清末民初建築物老磚,市場價為1.5元左右。地基下陷的現象,修繕勢在必行。教場巷21號院修復工程,將於今年年底前完工。小院將安裝自來水、排污水管道等生活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