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太原市保存歷史民居最多的城區多為清代和清末民初建成

太原市保存歷史民居最多的城區多為清代和清末民初建成

日期:2016/12/15 1:34:0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工人正在拆除院裡的老房子,表面完好的老磚老瓦都被細心保留。據了解,今明兩年,太原市房管局將分批對直管公房當中的37處歷史民居進行修繕,教場巷這個老院子是其中之一。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至今已有90多年歷史。此次落架大修,小院建築物實施整體拆除,之後原址重建。老房子建築構件中的磚頭、瓦片、木料,保存完好的,將保留重復利用。

    工人們使用撬棍、鐵鏟等工具,將木料、磚頭、瓦片,從建築物上拆卸下來。施工隊一位負責人稱,他們是五台縣古建公司的工程隊,曾多次參加五台山寺廟修繕工程,擁有豐富的青瓦古建築施工經驗。“去年年底,考古專家經過現場勘探,已詳細繪制了圖紙,我們會嚴格按圖紙施工,保證修舊如舊。”該負責人說。教場巷21號院原有建築物只剩下院門和兩間廂房。在小院一角,拆下來的老磚老瓦整齊擺放著。一間廂房內,地上堆放著幾十塊從照壁上拆下來的方磚,幾個工人正使用瓦刀,細心地將磚面上已發硬的泥漿剔掉。施工隊負責人稱,古建築修繕,使用老磚老瓦,可以讓建築展現原滋原味的歷史感。他們拆除下來的老磚,只要磚面平滑、稜角齊全,都將保留使用。

    目前杏花嶺區、迎澤區是太原市保存歷史民居最多的城區。這些歷史民居,多為清代和清末民初建成,因年久失修,很多歷史民居出現牆體裂縫、地基下陷的現象,修繕勢在必行。沅陵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湖南省的文物大縣,縣博物館的館藏文物16000余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1件、二級文物44件。該縣出土的文物:元代的絲、麻兩種質地、男、女兩套服飾系列,填補了我國古代服飾研究中的實物空白。

    縣城內有全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彰顯唐宋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青瓦古建築和中西結合的近現代建築群,具有獨特的歷史、民族和文化風格,古城歷史城區總面積1.2平方公裡,歷史建築有74棟,100米以上歷史街巷6條,古塔3座。歷史建築街巷的居民依然保持著生活的原生態,仍然保存著一片本色天然的底色,是一座沒有被現代氣息侵襲的古城。自2005年以來,縣政府發布了《關於加強沅陵古城保護的有關規定》、《沅陵古城保護辦法》、《關於加強沅陵古城保護的通告》、《沅陵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暫行)》等,做到了對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及保護范圍內的工程建設依法進行嚴格的審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