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綠色建築”和“節能建築”不能混為一談

“綠色建築”和“節能建築”不能混為一談

日期:2016/12/15 1:21:0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建築節能水平低,的確是這樣,我們很著急,恨不得一年就做成低能耗建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司長陳宜明直言建築能耗太高。建築能耗目前占社會總能耗1/3。

  在11月21日的2012中國房地產與住宅產業交流會上,陳宜明針對節能建築、綠色建築的熱點問題為與會者做了詳細的分析。

  建築節能總體形勢:“兩高一低”

  “每年有將近20億平方米的城鄉建築建成使用,多一平方米就多一點能耗。”陳宜明認為,當前建築節能的總體形勢面臨著“兩高一低”。“一高”為建築能耗總量在增長;“二高”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單位面積的能耗也在增長,“20世紀80年代,大致統計每百戶家庭的平均用電器是30多台,現在有100多台。”據悉,官方公布的建築能耗占社會總能耗27.5%,實際有幅度變化,常用的說法是占社會總能耗1/3。與此同時,我國建築能效在降低(“一低”),相應的節能標准在提高。根據我國建築節能發展規劃,從1986年起逐步實施節能30%、50%和65%的建築節能設計標准。

  “十一五”期間,我國執行的主要為50%的建築節能標准,“十一五”期末逐步提高到“三步”節能標准的水平。根據《“十二五”建築節能專項規劃》,到“十二五”期末,建築節能形成1.16億噸標准煤節能能力。

  “北京市2013年1月1日將執行75%的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准。”陳宜明稱。

  綠色建築和節能建築:不能混為一談

  陳宜明認為,社會上很多人把綠色建築和節能建築混為一談,兩者有本質區別,“這就使得一些不了解情況的消費者被開發商忽悠了”。

  陳宜明解釋,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從內容、形式到評價指標均不一樣。具體來說,節能建築是符合建築節能設計標准這一單項要求即可,而綠色建築涉及六大方面,涵蓋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室內環境和物業管理。

  實際上,節能建築執行節能標准是強制性的,如果違反則面對相應的處罰。綠色建築目前在國內是引導性質,鼓勵開發商和業主在達到節能標准的前提下做諸如室內環境、中水回收等項目。

  據悉,我國目前通過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的項目有550多個,總面積達5200萬平方米;經過能效評測的節能建築有100多項。不過,節能建築的管理機制尚缺最後一個環節,前期有設計施工審查,交付有竣工驗收,唯獨在能效標識上沒有強制手段。“如果有消費者對項目的65%節能指標不認可,測評機構的法律效力就很重要了。”“現在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都在抓緊解決。”陳宜明表示。

  可再生能源利用:首選太陽能光熱

  針對可再生能源利用,陳宜明有個排序,首選太陽能光熱,其次是太陽能光電,第三是土壤源熱泵、空氣源熱泵、海水源熱泵等。理由很簡單,“太陽能光熱技術比較成熟,用起來簡單”。

即便是太陽能熱利用,也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實現建築一體化,解決整體美觀和安全使用的問題,如集熱裝置可嘗試作為建築部件而不能像“貼上的膏藥”;二是提高產業化水平,涵蓋零部件生產、管線鋪設、部件安裝和售後服務。

  陳宜明特別提到售後服務,“如果強制推行太陽能,售後服務誰負責,出了問題找誰去。”陳宜明曾經與做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的國土局局長說,一定要解決這個事。

  過幾年個別產品老化了怎麼辦?不過,這個長遠問題並沒有得到示范地區很好的重視,雖然在補貼基金裡提到為建立維修體系做好准備,但沒有具體措施。

  地源熱泵也不是沒有問題。陳宜明斥責某些項目地質勘探根本不翔實就盲目上馬,使用能系統最終失效。據了解,某些項目的蓄能體(土壤、水)提熱後得不到補償,溫度回不去,用能系統失效。目前推行可再生能源示范項目,必須讓當地了解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情況。

  低能耗、零能耗建築:當做精品來做

  目前,有些節能水平高的建築被炒作成零能耗或低能耗建築。實際上,低能耗建築是個舶來品,德國在20世紀80年代基於冬天采暖提出,其中一項指標要求每平方米用電每年限制在120度。

  據陳宜明介紹,我國和德國合作的秦皇島“在水一方”低能耗建築示范項目,按德國標准在做,能做到德國要求的程度,采用的一些材料甚至德國也沒有。

  “德國的住宅確實做得比我們細。”陳宜明通過合作有所感觸。陳舉例,窗戶安裝後不是直接刷塗料,而是粘膠帶、裝密封袋,解決窗戶氣密性和水密性的問題。

  據了解,示范項目不少細小的環節被德國人考慮到。如,原本工人直接將卡子裝在下水管上,德國人說不行,這樣管道走水會有噪音,卡子裝在管道上再往牆上固定相當於一個擴音器。德國人的做法是,先把管道安裝卡子的地方包起來,裝好後再把卡子打在隔音層和保溫層外面。

  陳宜明認為,住宅還是要當做精品來做。陳在韓國考察時,對韓國借助紅外線來安裝門深有感觸,“我們的安裝工人看著差不多就行了,所以不是漏風就是漏水”。

  為此,陳宜明要求河北的中德示范項目從標准、設計、施工等方面進行總結,“把這些做好,我們就能指導大面積的低能耗建築怎麼做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