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國古建築之美

中國古建築之美

日期:2016/12/15 1:21: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紫禁城宮殿建築裝修的選料考究,類型多樣,華貴富麗,精美絕倫。
  裝修分外檐裝修、內檐裝修。外檐裝修是露在建築物外面的門窗部分,起分隔室內外以避風雨的作用。外檐裝修種類很多,視建築的等級和使用功能相應配置。最高等級的紋式,有三交六椀菱花隔心、三交逑紋六椀菱花隔扇和雙交四椀菱花隔心等。太和殿外檐的門窗均為三交六椀菱花隔心,門窗下部是渾金流雲團龍及翻草岔角裙板,銅鎏金看葉和角葉,稱之為金扉金瑣窗,輝映出皇家氣派。
  內廷後妃生活區和花園等處的外檐裝修,較外朝更趨於實用,大琉璃框的門窗,可開可關的支摘窗,使室內采光效果大大加強。特別是窗飾的花紋,步步錦、燈籠框、冰裂紋、竹紋等豐富了建築的裝飾藝術,而錢紋、盤腸、卍字紋,回紋等又將人們的美好企盼寓於其中。

鐘粹門內的垂花屏門

內檐裝修是建築物內部劃分空間組合的裝置。宮殿建築的內檐裝修,工精料實,類型也多樣,所用大都是紫檀、花梨、紅木等上等材料,雕飾極為精美。
  紫禁城內廷後妃寢宮的內檐裝修,為了居住的方便,冬用槅扇,夏用花罩,隨時而換,隨用而添。幾腿罩、落地罩、花罩、欄桿罩等,應有盡有,在虛實相間之中,取得了似分似合的意趣。雕刻考究是宮殿建築內檐裝修的特點,雕刻多層立體花樣,極為精致。隔扇門的隔心燈籠框最多,框心或安玻璃、糊雙面紗,或繪花卉、題字,簡潔素雅。乾隆時期建成的寧壽宮花園,室內的隔扇所飾嵌玉、嵌螺甸、嵌景泰藍、竹絲鑲嵌等工藝多達數十種,更是精美絕倫。

彩畫是中國古代建築特有的裝飾形式之一。彩畫的底層有一層油灰地仗,用於木構件的防腐防蟲。在保護木結構的基礎上,著上鮮艷奪目的彩繪,將功能和審美統於一身。
  故宮建築上的彩畫以金、青、綠等為主色,加強了檐下陰影部分的對比。龍鳳圖案是它的主要題材。黃琉璃瓦的屋頂,深紅色的牆面和柱子,潔白的基座,配以屋檐下的彩畫,色彩和諧,層次鮮明,使宮殿建築群更加輝煌壯麗。
  宮殿建築彩畫主要分為三類:和玺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和玺彩畫是古建築中彩畫等級最高的一種,由枋心、藻頭、箍頭三部分組成。枋心位於構件(梁枋)之中,占構件的三分之一,內多繪龍、鳳等圖案,且大面積用金,因此最為亮麗輝煌。枋心與藻頭之間有Σ形括線相隔,為識別和玺彩畫最顯著的標志。故宮建築和玺彩畫中因枋心圖案的不同,又有金龍和玺、雙龍和玺、龍鳳和玺、龍草和玺等。紫禁城中軸線上各殿座及其他宮的主要殿座多繪以和玺彩畫。

和玺彩畫示意圖

旋子彩畫等級次於和玺彩畫,多用於較次要的宮殿、配殿、門及庑房等建築。旋子彩畫藻頭圖案的中心有花心(旋眼),花心的外圈環以兩層或三層重疊的花瓣,最外繞以一圈渦狀的花紋,稱做旋子。旋花以一整兩坡(一整團旋花、兩枚半個旋花)為基本構圖。隨著梁枋、檩枋和大小額枋的長短高低,畫面旋花可以有不同的組合。

旋子彩畫示意圖

旋子彩畫枋心有龍錦枋心、一字枋心、空枋心、花錦枋心等,紋飾視藻頭旋花類型而定。按各個部位用金的多寡和顏色搭配的不同,旋子彩畫分為渾金旋子彩畫、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金線小點金、墨線大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伍墨、雄黃玉9種,采用某種類型視建築的等級而定。
  蘇式彩畫多繪於宮廷花園中的亭台樓閣。蘇式彩畫的畫面枋心主要有兩種式樣:一是將檩、墊、枋三部分的枋心彩繪成半圓形,稱搭袱子,又稱包袱;二是采用狹長形枋心。包袱的輪廓線由淺及深的逐層退暈。藻頭部分繪各種像形的集錦式的畫面,外加卡子作括線。

蘇式彩畫示意圖

蘇式彩畫在紫禁城園林建築中廣泛采用,其中尤以乾隆花園中建築的蘇式彩畫最為精美。蘇式彩畫比和玺、旋子彩畫布局靈活,畫面所用題材廣泛,更適於居住生活區域的建築,因此清代晚期,在慈禧太後居住過的儲秀宮、翊坤宮也繪了這類彩畫。還有乾隆花園倦勤齋內裝點戲台環境的海漫式彩畫,此外,天花、藻井、斗栱也要飾以彩繪。
  紫禁城建築雖然始建於明代,但現存的彩畫大部分是清代所繪,留存下來的锺粹宮、長春宮、儲秀宮、南薰殿、澄瑞亭等幾處明代彩畫,已是鳳毛麟角。


藻井早期多見於寺廟建築,如佛殿、佛塔,在室內的天花板上做出藻井,可使殿堂的空間高敞,易於放置佛像。
  藻井在紫禁城宮殿建築內一般用在與皇帝有關的殿堂、花園建築中,它是皇權的體現。
  藻井的結構一般為外方形,向內逐層變化成圓形穹隆頂,中心雕飾有蟠龍。
  故宮中的太和殿、養心殿、齋宮、皇極殿、欽安殿、交泰殿,御花園內的千秋亭和浮碧亭,乾隆花園的符望閣等,都是帶有藻井的建築,或威嚴莊重,或尊貴華美,是宮殿建築藝術的傑作。

浮碧亭藻井

“天花”一詞始稱於清代,此前歷代有多個稱謂,據宋《營造法式》記載,天花“……其名有三,一曰平機,二曰平撩,三曰平棊,俗謂之平起;其以方椽施素板者,謂之平闇”。室內設置天花是出於隔塵、調節室內溫度。天花板上的彩繪極富裝飾性,是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天花的作法大致可以分為井口天花、軟天花兩類。
  井口天花用支條縱橫相交,分割成若干方塊,也叫井口,方塊上覆蓋木板,稱天花板。天花板的中心圓光部位繪龍、鳳、花卉等各種圖案,底色多用藍色或綠色。
  軟天花是用木條釘成篦子或秫秸桿做架子,在上糊數層紙或布,或先在紙上畫出支條、天花板和各種圖案的彩畫,再糊到頂棚上,也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太和殿內天花

  天花上的彩繪紋飾與建築所處的位置和用途緊密相關,如前三殿、後三宮位於紫禁城的中軸線上,又是帝後使用的殿堂,天花即用金龍或龍鳳紋圖案。後妃居住的宮殿及園林建築中的天花彩畫,則采用百花、祥鶴等既活潑又有生氣的題材。雨花閣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處藏傳佛教佛堂,其天花板上繪佛教“六字真言”,支條十字相交處繪佛教法器鈴、杵,與室內的佛像、供器、唐卡相呼應,宗教色彩濃厚。

坤寧宮龍鳳紋天花

乾隆花園倦勤齋西側室內海漫式天花上彩繪籐蘿,與木雕竹紋小戲台、竹飾題材的壁畫及周圍的竹籬笆連成一片,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座美麗的室內花園。而樂壽堂、古華軒、碧螺亭木質雕刻的天花更為富麗典雅,是天花中的佳作。

  中華民族千年不斷的燦爛文化所孕育的宮殿建築,從全局到細部,其宏偉壯麗、富麗豪華所構成的美,今天仍為世人所驚歎。586年後的今天,紫禁城宮殿依然以其和諧壯麗,與我們一起共度中華盛

梁架結構的變化,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屋頂形式。屋頂的基本的形式有:庑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等,攢尖頂又四角、六角、八角、圓形等等。屋頂是三大部分中變化最大、最有特色的部分。 

屋頂形式示意圖

《周禮·考工記》雲“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則吐水疾而溜遠”,使屋頂排水流速快而遠,是屋頂形成圜和曲線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翼輕展的曲線美也隨之形成。
  屋檐的出挑使屋頂還具有納光與遮陽的功能。北京地區的太陽高度角,夏季為76°,冬季為27°。據此設計檐的尺度,“柱高一丈,出檐三尺”;或采用柱高的1/3的慣用做法,把屋頂脊步做成42°的陡坡,而把飛檐做成19°20ˊ的緩坡,形成圜和的曲線,恰好使北房在冬至前後陽光滿室,夏至前後屋檐遮蔭。此外,牆壁和屋頂很厚,導熱系數低,使得房間冬暖夏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