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塘棲廣濟橋下水被抽干 文保部門勘查發現古橋目前安好

塘棲廣濟橋下水被抽干 文保部門勘查發現古橋目前安好

日期:2016/12/14 11:44:3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余杭塘棲廣濟橋周圍的水都被抽干了,有人攔截了運河水面,這樣會不會導致歷史名橋面臨坍塌的危險?”昨天,有網友憂心忡忡地給錢報報料,說發現古鎮塘棲的廣濟橋周圍水位急劇下降,有的地方已經干涸見底,擔心古橋因此受損。     塘棲廣濟橋是京杭大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也是大運河保存至今規模最大的薄墩聯拱石橋,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當地政府圍繞古橋兩岸保護復建的塘棲古鎮,更是杭州地區有名的旅游景點。     錢報記者首先聯系了塘棲鎮政府,對方負責人表示,廣濟橋和古鎮的日常管理工作,都由余杭運河綜合保護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負責的。     於是,錢報記者又聯系余杭運河綜合保護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了解情況。     “確實,我們剛剛開始在廣濟橋東西兩側各一公裡的河道,進行水草種植修復水體的五水共治工程。之前,我們已經完成了該段河道的清淤工程,並對支流圓滿河進行了水草種植,現在支流水質已清澈見底,效果顯著。我們接著啟動了核心河道,也就是廣濟橋兩側各1公裡水域的水草修復工程。”     公司工程管理部負責人朱杭旭說,考慮到廣濟橋是運河塘棲段的保護單位,工程自然對古橋的保護問題進行了科學調研和方案制定。在抽水前,在廣濟橋兩側築起了兩道圍護樁,保證了橋墩兩側還有1米多深的河水。圍護樁外圍的各一公裡河道裡,河水基本已經排干,種植水草需要一個月時間。經過水生植物的修復,以後這兩公裡段的水體能見度可以達到1.5米,水質可以保持在四類水以上。相信,大家過年來逛塘棲古鎮,可以看到運河水清清,河底水草浮動的美麗風光。     那麼,古橋周圍抽水工程,會不會對橋體產生影響呢?隨後,錢報記者又聯系余杭區文廣新聞出版局文物保護科。科長賈晉妍說:“廣濟橋是國家文保單位,根據省政府的規定,古橋兩側10米內是保護范圍,兩側10-60米范圍是建控地帶。昨天下午,我們趕到塘棲廣濟橋現場勘察的結果是,古橋外側圍護樁的設置在保護和建控范圍之外,接下來文物保護的具體情況,我們還會繼續跟進和監控的。”來源:錢江晚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