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懲罰才能讓拆遷者 不敢碰古建築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
日期:2016/12/14 21:34: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鄭州市上街區馬固村王氏家廟,是村中僅存的兩處未拆古文物之一。
“10月16日,民間環保組織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發會’)收到了一份來自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書’。今年4月,河南鄭州上街區峽窩鎮馬固村7處不可移動文物5處被拆毀,為此,公益組織中國綠發會將村委會、鎮政府和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一同告上法庭。”10月19日,焦點網談官方微信發布該消息後,引發網友對文物保護的熱議。
據了解,這是國內首起人文遺跡(文物)保護公益訴訟,也是人文遺跡(文物)首次被納入環境公益訴訟的范圍。“古建築文物是歷史的印記,也是人類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好歷史文物,是政府部門應盡的責任。可是為什麼就有人忽視了這一點,非得要鬧到法庭上才引起重視?”網友“琮琮那年”說,鄭州有著三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但是卻很少被人認知,而這些僅有的文物和文化又遭受了破壞,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反思。網友“球球2015”認為,文物的毀滅可能就在一念之間,如果僅單純依靠百姓自發的力量來保護文物,往往是杯水車薪,只有讓地方政府真正重視起來,認識到老祖先留下的文物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類似的古村拆遷文物被破壞的現象其實也多次發生過,如,北京東城區北總布胡同24號院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故居,蔣介石的“重慶行營”等。網友“蘇媽媽”認為,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一旦破壞就不可能再生了,所以才彌足珍貴。因此,應該對文物破壞者加重處罰,並且追究連帶責任,用法制約束人,加重懲罰才能讓拆遷者不敢碰古建築。還有網友建議,文物部門對當地文物的勘查應當更為細致,政府規劃部門在做城市發展規劃的時候要將城市文化建設考慮進去,這樣才能更為全面地對我國歷史文物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