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北京安徽會館將全面修繕 始建於清代中後期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

北京安徽會館將全面修繕 始建於清代中後期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

日期:2016/12/14 21:32:0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記者昨日從西城區椿樹街道了解到,安徽會館將於明年啟動全面修繕。這個北京會館中唯一一處全國重點文物的會館,修繕後將不用預約,全面向社會開放。
  此前局部復建、預約參觀
  史料記載,安徽會館始建於清代中後期,占地約9000平方米,分中、東、西三路庭院。會館內的大戲樓是北京現存的四座民間戲樓之一,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去年,安徽會館通過局部復建,對外開放了包括大戲樓、神樓、碧玲珑館等主體建築,但只接待有組織的群體預約參觀,公眾要先簽承諾書,方可參觀。這也是北京文保單位首次要求參觀者簽署文保承諾書。
  會館所在地西城區椿樹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配合會館的復建工作,去年會館附近的琉璃廠西街周邊12條胡同啟動了修繕改造,街道特別聘請了專業古建修繕隊伍,將居民房屋修繕成風格統一又各具特色的復古建築。
  該負責人表示,此前會館只是局部復建,明年將啟動全面修繕,經過專家論證,專項資金到位後就將啟動維修。
  不會進行市場化運作
  修繕完成後,根據情況進行參觀利用,作為政府公益性項目,修繕後不會進行市場化運作。今後會館參觀不再進行預約,將向社會全面開放。
  “街道為了豐富地區居民文化生活,搭建了活動及展示的平台,充分利用會館的資源開展了一系列的市民活動。作為京劇發祥地之一,安徽會館及周邊胡同將打造成國粹京劇文化展示、體驗、傳承和群眾文化活動的基地”。這位負責人說。
  此外,除了安徽會館,此前西城區文委也表示,今年粵東新館將完成征收。征收結束後將啟動文物修繕,建設“戊戌紀念館”對社會開放。宣西北地區的山西會館、沈家本故居等都將啟動項目保護規劃等。
  檔案
  安徽會館 安徽會館是舊京著名會館。位於西城區後孫公園胡同。18世紀末,徽班進京,京劇藝術日漸興盛。安徽會館所在的椿樹地區因與前門外很多戲園相鄰,為演出方便,不少梨園名家便在此安頓下來,“四大須生”之首余叔巖,“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四大須生”之一高慶奎,名旦張曼君、張曼玲姐妹等都曾在這裡居住過。
  有“京師第一會館”之稱的安徽會館是京劇發祥地的唯一文物見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