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民間資本投資古建築 一方面可以有力地保護古建築
日期:2016/12/15 1:30:4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在擁有大量古建築資源和一大批竹木雕刻藝人的樂平、鄱陽、婺源等贛東北縣市,有一批專門修復古建築的人,他們在全省各地收購未列入文物保護的老房子,再把買下的老房子的磚木編號後“肢解”,運至倉庫,對已經腐敗的部分進行修復,修繕好後待價而沽。
這支有著數百人的民間琉璃瓦古建築修復隊伍,對古建築收藏市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花費巨資收購來的古舊老宅修復等待買家購買時,往往事與願違。其實在樂平、鄱陽、弋陽、婺源等地,像徐洪源一樣從事古建築修復銷售的人還有很多,但這兩年古建築市場交易陷入低迷狀態。在樂平,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幢古民居經過修復後在外地獲得新生。
目前贛東北地區至少擁有古建築修復公司30多家,從業人員達到700多人。他們到外地看房、買房、修復,然後銷售。古民居建築在出售過程中,價格主要由收購商來定,標准就是古民居的各種文物要素是否齊全。
在采訪中,許多收藏愛好者告誡初入收藏業的人士,對於古民居收藏,要充分考慮後期的費用和今後的出路,否則古建築一到手可能就成了“雞肋”。究其原因,專家表示,由於古建修復市場剛剛興起,上下游產業鏈條還不完善,一些古建築修復公司資質並不齊全,賣家對其信心不足,因此規范古建築市場顯得尤為重要。
活躍在贛東北的民間雕刻藝人,都沒有相應的職稱,修復公司也有不少沒有拿到資質,有的修復公司為了接業務,存在借用資質的情況。專家說,其實不僅僅是在江西,在全國范圍內,近兩年都存在民間古建築修復方面的短板。
如何處置只能由產權所有人掌握,國家、政府沒有財力,也沒有相關的政策支持,去干預這種民間修復交易行為。按理說,這些修復公司必須具備相關資質才能施工,但是因為屬於私人財產,文物部門也只能進行宣傳,呼吁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行動。不少古建築保護專家建議,修復公司應該更多考慮將收購的古民居賣給本地人,從而促進本地的民間資本投資古民居保護。也可以考慮在古建築、古民居集中的地方建一座古民居博物館,一方面可以有力地保護古民居,另一方面還能帶動旅游經濟的發展。
樂平市雙田鎮橫路村東頭一塊空地,一棟氣勢宏偉的古建築在雲霧缭繞的山腳下伸展她精美的身姿,這只是該村村民徐洪源參與的許多古建修復工程中的一個。徐洪源修復的“六合宗祠”,是兩年前從弋陽縣購進的。當時光是拆解就花了一個月,大貨車拉了幾十趟。
長治市政府與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簽訂了共同籌建中國古建築博物館合作協議。
長治市琉璃瓦古建築遺產豐富、資源保存完好、時代序列完整,建築風格及建築技藝得以全面持續地傳承,為籌建中國古建築博物館提供了有利的資源優勢。同時為我市宣傳城市形象、打造國字號文化品牌搭建更高層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