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邊邨建築群完成修繕 青磚瓦紅再現風華
日期:2016/12/15 1:22:1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長生路與蕲王路交叉口,有一個名為“湖邊邨”的地方,這裡是為數不多的規模較大、式樣較美,保存又較為完整的新式裡弄建築。今年上半年,作為杭州第三批歷史保護建築之一的湖邊邨開始修繕。如今,剛剛修繕完成的湖邊邨華麗轉身,舊裡弄再現往日風華。
青磚牆,紅漆大門,湖邊邨北面主入口為弄堂石庫門,門楣上刻著“湖邊邨”字樣。大門內,並排的東、西兩列裡弄建築組成了整個建築群。封火牆、掛落、馬頭、古井,修繕後的湖邊邨裡不僅有許多中式傳統構件,同時還巧妙地融合了門楣浮雕、清水磚牆、屋頂露台和百葉窗扇等歐式建築細節。
“我們還是按照歷史建築‘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繕的。在保護和恢復裡弄建築風貌的同時,通過合理的空間布局、技術手段等途徑保存並延續建築的歷史風貌和原生態的生活氣息。”杭州市房管局歷史建築保護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修繕之前,這裡住了將近90多戶居民,人口密度高,加上搭建了不少違章建築,環境十分擁擠雜亂。“修繕工程共拆除了430平方米的違章建築,同時我們通過更換構件、加固結構、白蟻防治等技術手段消除了房屋危險隱患。除此之外,修繕工程還配備了廚衛、寬帶插口等基礎設施。”
繼“湖邊邨”之後,與其處同一地塊的“隱廬”、“蕲王路16號、18號”等歷史建築也將於2009年開始進行整治修繕。
相關鏈接
湖邊邨建築群建於1929年,建築面積約1623.5平方米,“湖邊邨”據說是由原國民黨安徽省主席張義純投資修建。在杭州張義純有兩處房產,湖邊邨是其中之一,主要用於出租收費。這裡曾居住過各色人等,大多是中產階級,亦有遺老、名人後裔,堪稱當年西湖邊的“高尚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