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臨夏磚雕:文化缺失之憂

臨夏磚雕:文化缺失之憂

日期:2016/12/15 1:22:1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磚雕是臨夏州文化產業中極具地域特色的著名文化產品,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10月,在第101屆廣交會上,受到溫家寶總理的高度贊賞,成為當屆廣交會的一大亮點。
  今天的臨夏磚雕作為當地著力培育發展的一大產業,已經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級階段進入漸臻成熟、加速發展的新階段,由最初的零散的、作坊式的生產,到如今已形成了以臨夏能成古典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一批文化產業龍頭企業。雖然如此,臨夏磚雕還是面臨著人才的斷層,缺乏對磚雕文化內涵的挖掘研究和延伸,仍然處於文化產品“缺失”文化,產業不能做大做強的尴尬境地。
方寸之間演繹的大產業
  在臨夏,磚雕作為一種建築藝術隨處可見。
  記者在臨夏采訪時看到,不論是宗教建築還是傳統民居建築,磚雕作為一種文化藝術產品都被廣泛應用。一塊盈尺見方的磚面上,會雕刻有牡丹荷花、梅蘭竹菊、葡萄、松樹、山水等圖案,這些圖案層次分明,構圖緊湊,看起來精美典雅,令人贊歎不已。許多磚雕作品都是因物設圖,在應用上做到了與建築物本身的和諧統一。
  臨夏磚雕作為建築物裝飾之一種,主要用於寺、廟、觀、庵等宗教建築,仿古樓堂館所等公共建築和傳統民居建築中。由於磚雕藝術品是雕刻在傳統制作的綿磚上,因此和玉雕、石雕、木雕、金屬雕相比,獨具一格。有著分布廣、數量多、內容豐富,構圖復雜、場面宏大,雕刻技法多種多樣、風格細致繁缛等特點。正因如此,臨夏磚雕在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第101屆廣交會上,受到溫家寶總理的高度贊賞。
  記者了解到,臨夏磚雕在宋金時期已經發展完善和成熟,明清兩代進入了興盛期,至近代更加完美,建國後到“文革”期間一度冷落、沉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再度復蘇、弘揚,進入了振興期,磚雕技藝作為古建築裝飾藝術,同木雕、彩繪等姊妹藝術在仿古建築業界得到空前的發展,成為臨夏古典建築業集團獨一無二的品牌特色。臨夏能成古典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就是從1979年起發展起來的。
  臨夏磚雕藝術能夠傳承發展,關鍵在於其作為臨夏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雕塑藝術,是古典建築中必不可少的裝飾之一,對提升古典建築的文化品位和人文氣息有著其他裝飾藝術無法替代的功效。隨著磚雕藝術的不斷發展、完善與成熟,以及在旅游景點、園林、宗教場所、民居等建築中的廣泛應用,其經濟價值也是愈加顯著。
  臨夏能成古典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雕刻一幅磚雕產品其售價在300—400元之間,現在磚雕的價格都在800—5000元之間。以前工匠們一天的工資也就幾十元錢,在社會上被人看不起,現在一個工匠一天的收入能過200元。看到這一行業迅速發展後,許多年輕人紛紛加入進來。公司今年全年的銷售收入可達2800萬元,明年的貨都訂出去了。
  在臨夏能成等一批文化產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臨夏磚雕現年產量達3萬多平方米,總產值達3.68億元以上。產品銷往新疆、青海、山東、寧夏、四川等省、區,部分產品遠銷國外,已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

文化缺位導致品牌空白
  文化是文化產品存在和發展的生命線。文化產業的發展最注重的就是對文化的挖掘和開發。
  有著上千年傳承歷史的臨夏磚雕藝術,現在面臨的卻是文化缺位。建國以後,由於長達三十年的冷落與沉寂,臨夏磚雕藝術的傳承發生了嚴重“斷代”,一些藝術大師後繼乏人;由於從事磚雕環境惡劣、體力消耗大,收入低,一些著名匠工藝人的後代已不再從事這一祖傳的技藝而另謀他業,致使一些優秀的磚雕技藝瀕臨失傳。“在臨夏,現在從事磚雕藝術生產的人員在2000人左右,但沒有一個具有高中以上的學歷。”臨夏磚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成小嬌說,理論和學術研究上的空缺,讓臨夏磚雕的發展一直處於一個低水平、低檔次的階段。
  臨夏磚雕作為一種知識、技術密集性行業,從事這一行業需要繪畫、書法、古典詩文、雕刻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和藝術素養。在臨夏磚雕行業內部,目前卻形成了題材創作、制圖、雕刻、修飾加工等環節相互脫節的現象,傳統工藝所要求的從題材創作、雕刻到修飾成形一氣呵成的創作過程成了分段制作的“流水線”式作業,致使磚雕作品整體缺乏風格上的統一性和連貫性,缺乏傳統磚雕藝術生動的氣韻。
  磚雕作品缺乏應有的藝術價值也是制約磚雕產業發展的一個因素。隨著古典建築行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一些磚雕藝人受利益驅使,迎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一些作坊簡單、做工粗糙的磚雕作品,為追求經濟利益而貶低了磚雕作品應有的藝術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臨夏磚雕藝術品牌的市場聲譽,而其品牌培育還處於空白階段。

文化內涵亟待挖掘開發
  成小嬌告訴記者,和其他文化產品相比,臨夏磚雕在發展中缺少的就是對文化的挖掘,缺少的是這一方面的研究者。由於磚雕在文化挖掘上的滯後,使磚雕作品缺乏應有的藝術價值,已成為磚雕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磚雕產業要發展還是要引進建築美術等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使磚雕產業在藝術上有一個新突破。
  一些業內人士也指出,臨夏磚雕產業必須加快深層次的研發,著重解決磚雕生產品種單一、設計守舊、材質較差、包裝落後等因素的制約。臨夏磚雕只有通過產業鏈的開發研究,發揮“集群效應”,培育一批企業和技術人員,延伸產業鏈,才能實現磚雕產業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磚雕產業在發展中不但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還要大力開發磚雕藝術的旅游產品、旅游商品。
  成小嬌認為,創新是對磚雕藝術最好的保護傳承。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相比,磚雕藝術的發展方向不是要進博物館,而是要在創新中開拓開發市場,把磚雕做成一個大的產業,並以此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要運用現代工業技術改造和提升磚雕傳統工藝,增加產品種類,擴大生產規模,促進磚雕產業向規模化、綜合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為了進一步發掘、開發、研究磚雕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傳承磚雕藝術,臨夏縣將在近期組織召開有關的磚雕藝術研討會,並在其雙城文化產業園區內擬建一座“臨夏磚雕博物館”。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臨夏磚雕產業的發展亟待學術界、政府和民間各方面的介入扶持。臨夏磚雕作為一個歷史久遠,文化內涵豐富的產業,將其做大做強並不是一個人或一個企業所能支撐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