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古鎮有著式樣數不清的中式傳統浮雕 磚雕花飾
日期:2016/12/15 1:31:5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文昌琉璃瓦古鎮自古以來便是文昌的重鎮,地位獨特,歷史文化厚重。文昌歷史悠久,人文荟萃。據《瓊州府志》記載,文昌市的前身是西漢(公元前110年)設置的紫貝縣,屬珠崖郡。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漢元帝接受賈捐之建議撤銷珠崖郡後,紫貝即成廢縣。
歷經二千余載。文昌是海南省乃至全國有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和將軍故裡,是蜚聲中外的宋氏三姐妹的故鄉。特別是東南亞一帶,文昌更是名聲顯赫,影響深遠。明政府曾在此港設立水軍重寨,負責防御海盜、倭寇,護送開往香港、澳門及省城各埠的船只。尤其是近代以來,這裡曾是海南華僑出洋的主要港口,據載,清末民初,每年從這裡出洋的海南人不下10萬人。鋪前港在中國南海防衛和出洋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早在明代就很顯著,影響深遠。鋪前鎮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以及如今仍在鮮活的生活方式,堪稱南洋文化和本土文化結合的典范。
琉璃瓦老房子上掛著父親西裝革履的遺照,即可讓人想象這裡當年出洋人家的興旺。符先生說,父親和這條街上的年輕男子一樣,當年也是從鋪前下南洋。父親當年做的是汽車生意,曾經一度發財,但抗戰一來,所有的生意都泡湯了。所以,他家現在住的房子不是父親蓋的,那是土改時期父親買下來的。街道兩旁的騎樓,帶孔洞的女兒牆,組成一條條波浪般起伏的天際線;底樓為開敞的柱廊柱柱相連,柱子外表大多帶有框紋,二樓則是紛繁多姿的窗楣、壁柱和大量的浮雕磚刻花飾,窗楣造型更是中西合璧,變換萬千,窗楣都帶有山花板。屋頂上的山花盛開不敗,百年之後仍見當年風姿,方形、半圓形、六角形、麻花形等,和我國華南、東南亞一帶的騎樓有所不同。
僑房落實後,仍在南洋或世界各地的原主人要麼委托親人看管,要麼讓它空著,獨守昔日孤獨的陽光。鋪前鎮主街道是東西和南北走向的“十”字街。符先生說,其實街的南北長度180余米,東西方向呈弧形,像一條漂亮的長弓,只有354米長的街道,卻讓人一眼望不到頭,據說那是寓意聚財斂物之意,寄托著商人發家致富的美好願望。
有著式樣數不清的中式傳統琉璃瓦浮雕、磚雕花飾,龍鳳松鶴、荷花蓮藕、梅蘭竹菊、回紋圈繩及許多西式的蔓籐飄帶,奇花異草浮雕花飾,匠心獨運的細部處理手法以及它們組合形成的獨特建築群體風格,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也承載了一段難以湮滅的南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