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甘肅景泰明長城遭嚴重破壞國家文物局迅速赴現場督察

甘肅景泰明長城遭嚴重破壞國家文物局迅速赴現場督察

日期:2016/12/14 11:22:5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被嚴重破壞的七座墩烽火台,鏟痕清晰可見
 


  長城是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本應得到悉心保護。然而,最近發生在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長城遭破壞,索橋堡遺址本體和環境分別遭到破壞,索橋長城牆體被挖開了數個豁口,長城烽火台七座墩被鏟挖。國家文物局接到報告後,火速派督察組趕赴現場進行查處。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長城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保護工作仍然不盡如人意,一刻都不能松懈。

破壞之嚴重令人觸目驚心

  景泰縣境內明長城修建於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縱貫景泰縣長約69公裡,其中土牆近57公裡,石牆671米,山險牆6608米,烽火台82個,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長城索橋段位於景泰縣蘆陽鎮黃河西岸,隔河與靖遠縣相望。其中,索橋堡是長城的附屬關堡,遺址占地面積約7200平方米,平面呈不規則狀,堡牆石砌,高0.5-3.2米,堡內有房屋遺址和寺廟遺址,並有一座高8米、頂部直徑26米的石砌橋墩,為當年修建索橋時遺留。索橋長城位於索橋堡西北,沿山脊呈東南至西北分布,隨地勢起伏,呈土壟狀,高1.8-5米不等。長城烽火台七座墩位於索橋堡以西,黃土夯築,遭破壞前為底部直徑15米、高5米的尖狀土堆。

  今年7月,一伙非法淘沙采金人員在索橋堡附近黃河邊作業,擅自對索橋堡內部分街道和古道進行拓寬,給索橋堡外側至橋墩遺址一帶地貌造成嚴重破壞。其中,古道被破壞40米,街道破壞面積8平方米。為了讓重型機械通過,不法分子不惜開挖道路,將索橋堡所在的台地挖去數米,導致臨近依然矗立的石牆岌岌可危。長達一個月的挖沙活動在長城保護范圍內形成了一個寬幾十米、深達數米的大水坑。一旁的高處,淘金人員所遺留的塑料袋、塑料桶等比比皆是。記者在現場看到,索橋長城牆體被開挖出寬3米、高2.5米的豁口,豁口剖面上重型機械留下的鏟痕清晰可辨,豁口兩邊的牆體頂端各有一處坍塌,坍塌處兩側均有重型機械翻越的痕跡。經專家現場勘驗,不法分子對長城上原有的豁口進行了擴大,在重型機械依然無法通過的情況下,徑直沿土坡翻越長城,導致長城牆體部分被壓塌。專家發現,索橋長城另一處牆體因開挖水渠形成了一條寬約2.5米、高約0.7米的豁口,不法分子對原本與長城平行的一條淺沖溝進行大規模改造,牆體南側亦開挖有一條水渠,與牆體豁口相接,對長城牆體及其南側地貌造成嚴重破壞。

  對文物本體破壞最為嚴重的一處是長城烽火台七座墩因人為鏟挖遭到嚴重破壞。現場可以看到,一座烽火台被鏟車嚴重破壞,烽火台台體有一半被鏟削殆盡,鏟下的土堆放在一旁,地上散落幾塊瓷器殘片,烽火台數米遠處被挖出一個深半米多的大坑。據工作人員介紹說,此處原來還有一個小型烽燧,在這次破壞活動中被鏟挖一空。現場勘驗初步認定此系盜掘古代遺址的犯罪行為。

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迅速處理

  8月上旬,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關研究人員在索橋堡遺址附近考古調查時偶然發現了長城遭到破壞,向甘肅省文物局進行了報告,這起長城破壞事件才被發現。各級文物部門迅速行動起來。甘肅省文物局立即啟動文物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派調查組趕赴現場調查處理,對破壞情況進行評估。8月14日,甘肅省文物局向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報告了相關情況。

  8月14日晚17:48分,國家文物局督察司接到甘肅省文物局報告,第一時間上報局領導。勵小捷局長高度重視,作出指示:“白銀破壞長城事件性質嚴重,頂風作案,必須嚴查嚴辦!”宋新潮副局長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案件查處工作,認為這是一起嚴重的文物違法案件,情節嚴重、性質惡劣,決定將該案列為國家文物局重點督辦案件,當晚就向甘肅省文物局發出了督辦函,責成白銀市人民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索橋段長城本體及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內違法行為,並對有關文物違法犯罪行為立案偵查,依法追究責任。

  8月18日,國家文物局督察組趕赴景泰縣進行現場調查督導,並與甘肅省文物局、白銀市人民政府、景泰縣人民政府等單位的負責同志進行座談,聽取對案件前期調查處理情況的匯報,指出該案件是“偶然發現、必然發生、情節嚴重、性質惡劣”,並進一步提出了明確督辦意見。

  甘肅省委省政府也對此案高度重視。省長劉偉平、分管副省長夏紅民都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依法查處。8月16日,夏紅民召開專題會議,召集多部門對案件處置情況和善後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並提出具體要求。

案件暴露地方文物保護短板

  案件發現後,白銀市委、市政府全面安排案件查處工作,白銀市和景泰縣分別成立督察組和事故調查領導小組。8月15日,景泰縣公安局拘留了幕後指使破壞索橋堡遺址團伙的嫌疑人周某,經調查,開挖長城豁口的亦是此人。開挖水渠破壞長城牆體的嫌疑人沈某目前已經投案自首,鏟挖七座墩烽火台的案件目前正在偵破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明長城索橋段遭到嚴重破壞,充分暴露出景泰縣文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嚴重問題。當地政府對文物工作不夠重視,未依法履行文物保護職責;長城保護基礎工作滯後,“四有”不落實;文物安全責任體系不健全,文物安全制度形同虛設。如此種種,致使索橋堡不法分子挖沙淘金歷時將近一個月,在如此長的時間內,竟無人巡視、監管和制止。

  此次嚴重破壞事件教訓十分深刻。景泰縣委、縣政府決定單獨設立正科級的縣文物局,核定8名事業編制,目前5名工作人員已經到位。同時,景泰縣政府召開全縣文物工作會議,明確縣、鄉、村文物保護三級責任,成立專門的文物保護機構,配備保護人員。記者在現場看到,長城沿線的保護標志碑和界樁已經開始樹立,將於8月底前完成。文物修復方案制定和案件偵破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國家文物局也要求甘肅省文物局舉一反三,立即組織對甘肅省境內長城保護狀況進行專項執法檢查,排查整治長城安全隱患及相關違法行為,落實長城沿線安全管理責任。

   (來源:國家文物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