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窯金磚陸慕突圍續“香火”
日期:2016/12/15 1:22:1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以燒制宮廷建築用金磚而聞名的相城區陸慕古御窯,位於相城區規劃建城區中心原陸慕鎮西500米處,由兩座姊妹窯組成。蘇州地方志曾記載,從明代起,御窯開始專門為宮廷燒制建築用金磚。現在北京故宮、長城等宮廷及古建築中均發現御窯金磚。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御窯金磚的制作工藝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古窯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建於明代的陸慕古御窯窯基依然十分牢固,窯身歷經幾十次修繕保持著原有風貌。
這幾年,隨著相城區城市化建設的快速推進,位於規劃建城區中心的陸慕古御窯陷入了生存瓶頸,已成寸金之地的御窯周邊不可能再提供用來燒制金磚的泥源,只有將生產基地從中心城區突圍出去,陸慕御窯金磚才能延續“香火”。
從城市化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兩不誤出發,相城區啟動了陸慕古御窯保護工程,首先出台了陸慕古御窯保護框架意見,御窯古址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明確的保護范圍和建控范圍,並落實保護單位和保護人。古御窯周圍還將新建御窯歷史圖文長廊、御窯古今精品磚小品群、生產用具雕塑群等金磚文化博物館。
根據古御窯西側是居民小區,兩者風貌反差大、缺少緩沖帶的實際情況,相城區政府規劃在御窯與居民區中間建一個生態公園,以保證古御窯和周邊環境的協調一致。屆時,陸慕古御窯將以“歷史文物”的形態,成為蘇州城北的一個極具文化品位的旅游景點。
同時,相城區在“御窯金磚生產基地從中心城區突圍出去”上做文章,在繞城高速以外地區廣找符合要求的御窯金磚制磚泥源,並把泥質相近的北橋街道靈峰村西部地區選為新的御窯金磚生產基地。
生產基地遷移到靈峰後,御窯金磚將形成“南研發展示、北生產燒制”的格局。據御窯金磚第六代傳承人金瑾介紹,具體遷移方案正在論證中,陸慕御窯磚瓦廠目前的主要精力投放在磚雕工藝品等金磚延伸產品的開發上,為生產基地遷移後的御窯金磚“二次創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