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茶人陳先生茶室藏金磚

茶人陳先生茶室藏金磚

日期:2016/12/15 1:22:1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專為皇宮燒制的細料方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作金石之聲,稱'金磚;又因磚運北京'京倉',供皇宮專用,稱之'京磚',後逐步演化稱'金磚'。

  正方形,103厘米乘103厘米,厚10厘米,重量,不祥,但必須六個大漢才抬得起。不認識的人一看就驚歎,好細膩的一塊石頭,這麼平整潤澤,有著端硯一樣的色澤和質感;認識的也驚歎,我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金磚”,而且還有兩塊。它們被分別放在陳先生的兩間茶室裡作為茶幾使用。

  得來全不費工夫

  茶人陳先生好收古董,8年前他就收到了這兩塊金磚,說老實話,陳先生當時還不知道它他們就是金磚,連賣給他的古董商也只是知道這是一塊有年頭的大青磚。陳先生還專門請文博系統的專家看過,經鑒定磚的年代應該是清中期。陳先生當時用了不到一萬元就把兩塊大磚拉了回去。因為實在是太重了,而且磚身很光滑,必須要用一個非常厚實的大麻袋裝起來,動用六個漢子才能搬動。

  及至後來,陳先生看到了金磚的歷料介紹,也特地請專家鑒定過,最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竟然收藏了兩塊金磚,大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感慨。現在有人出到一萬元一塊的價錢想收購,你說陳先生會賣嗎?

  一塊磚要燒三年

  金磚的材質與金無關,但卻像金那樣金貴。所謂“金磚”,實際上是規格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見方的大方磚。專為皇宮燒制的細料方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作金石之聲,稱‘金磚’;又因磚運北京‘京倉’,供皇宮專用,稱之‘京磚’,後逐步演化稱‘金磚’。現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內鋪的大方磚上,尚有明永樂、正德,清乾隆等年號和“蘇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樣。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興土木建造北京紫禁城,特派官員至蘇州陸慕監制金磚。因御窯村土質優良,做工考究,所產“金磚”細膩堅硬,敲之有金玉之聲,斷之無孔,被永樂皇帝封為御窯。明嘉靖中期,工部郎中張問之在蘇州3年,親自督造5萬塊金磚,多產自御窯村,御窯金磚進入全盛期,金磚造價也開始升高。金磚從選泥、制坯、烘干、焙燒到窨水、打磨,程序非常繁瑣。為了讓磚更堅實,還要動用牲口在泥料上來回不停地踩壓。窯裡用文火燒制是最關鍵的一步,基本上是見煙不見火。光用谷糠煅燒就要6個月,之後還要花上3年時間才能制作完成,期間還要把金磚放在油裡浸泡,使其更顯油潤細膩。因此,民間即使有錢,也不敢使用大金磚。

  誰在藏金磚

  廣東南海區獅山鎮的一個老宅裡,也發現了“嘉慶方金磚”等字樣的故宮“金磚”,而且在金磚的側面,還印有三個印章字樣,分別是:“嘉慶貳拾壹年成造細料貳尺貳寸見方金磚”、“小五窯周維德造”、“江南蘇州知府音德和知事謝良紹管造”等。據老宅的主人說:大約70年前,他的爺爺從一名叫“二叔公”的三水人手中花了200兩銀子買回了這塊金磚。當時還是用棉胎包著用船從廣州運回的。

  北京的一位“金磚”收藏者則是父輩從圓明園正大光明殿遺址處撿來的。因發現其質地堅硬,且細而澀,索性就用來磨剃頭刀用,算來收藏至今有七十多年了。

  金磚如何落入民間

  學者們的解釋有多種,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一是在明清時期,故宮隔些年就會更換大殿中破損的或已經不漂亮的“金磚”,而這些換下來的“金磚”往往會賞賜給在朝的王爺或大臣,於是“金磚”就有可能流落民間;二是當年“金磚”要從蘇州取道京杭大運河運到北京,途中可能會發生有些“金磚”被磕碰受傷,被迫下船,而這些“金磚”在下船以後,就不再往宮裡運,從而流落民間;三是清皇朝被顛覆之後,“金磚”外流。

  金磚也有假

  故宮老“金磚”的收藏者之一沈連國先生表示:上個世紀80年代,他從民間收集到的第一塊“金磚”,僅用了15元人民幣,而目前,老“金磚”的市場價值大約數千元,甚至上萬元。曾在中央電視台“鑒寶”節目裡看到專家給一塊故宮“金磚”鑒定,“金磚”側邊上刻有“光緒十一年成造細料二尺金磚”,“督造官江南蘇州府知府魁元”,“監造官署照磨陳連”,“吾記”和“小一甲趙阿和造”等款識,“金磚”的邊長是66.6厘米,市場估價是1.2萬元人民幣。這些價格上的差異,主要是因為藏品在品相、年號、尺寸的大小上有差異。

  事實上,現在收藏故宮“金磚”已經蔚然成風,同時假“金磚”也開始出現,據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金磚”偽造方式主要有三種:1用舊磚改造:將殘磚重新修補,修補處刷漆或刷桐油;2重印款識,民間所存“金磚”有將款識鑿除的,即使是真品,價值也大打折扣。在款識處重添漿泥,造假款是常見的做法;3全部造假,假品胎質結構粗糙,手撫摸不夠細密,整體尺寸或薄或厚。


峽江發現清代嘉慶年間“金磚”

 日前,峽江縣文物普查工作人員在該縣水邊鎮分界村一農民家中發現一塊清代嘉慶年間“金磚”。
   
     該“金磚”實為“澄泥磚”,為歷代皇宮大殿鋪設地面專制。我國故宮各大殿均以“金磚”鋪地。其原料要求極高、工序相當復雜、制作程序嚴格,民間絕對禁用。此次發現的“金磚”呈褐黑色、有光澤。磚的一邊豎行淺雕繁體小漢字:嘉慶拾柒年成造細料壹尺柒寸見方金磚江南蘇州府知府習振翎照磨熊祖源管造大四甲王德榮造。至今已有196年,目前該“金磚”保存仍極為完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