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磚,明清城牆磚
日期:2016/12/15 1:22:0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天心閣管理處副主任王凱民表示,這些古城牆磚將得到妥善保管,今後用到天心閣的維修與擴建中去。
本報訊(記者 朱華)近日,熱心市民朱先生給天心閣管理處打來電話,稱其即將拆遷的老房子中有不少古城牆磚。經天心閣管理處鑒定,朱先生的老房子有數面牆都是古城牆磚所砌,與天心閣的古城牆磚一致,這還是第一次在市民家中發現古城牆磚。
拆遷拆出了古城牆磚
“在我們手上要變廢物了,在你們手中還是寶貝。”在天心區永湘新街松柏裡21號,現場負責拆遷的工作人員劉峰好奇地摸了摸青磚上的官窯印。青磚上依稀可見“茶陵縣提調典史靳忠司吏曹中”和“長沙府提調官經歷高耀司吏楊×書”字樣。
今年61歲的朱先生告訴記者,這棟老房子是1955年買進的,因年代久遠,隨著牆粉的掉落,自己才發現這些帶著官窯印的青磚。由於天心區南湖北片區棚改拆遷工程正在進行,盡管已經與相關部門簽了拆遷合同,但朱先生擔心這些古磚在拆遷過程中受損,於是找到了天心閣管理處,“希望這些古磚能得到妥善的處理,畢竟這也是一筆歷史的財富。”
經鑒定為明清時牆磚
經過仔細鑒定,天心閣管理處文物科副科長沙偉表示,“全部是明清時期的城牆磚,以清朝的居多,跟天心閣的城牆磚一致。”記者現場目測,估計有四五百塊古磚。
這些古城牆磚為何會流落民間呢?沙偉介紹說:“老長沙原有9個門,周長約8700米。1917年,湖南都督譚延闿下令設立長沙商埠馬路工程處,拆牆修路。原計劃把城牆全部拆掉,但市政公所總理曹典球等人認為還是要保留一段。最後在多方努力下,當局最終決定保留這段城牆與天心閣,修改了環城馬路規劃,將原擬通過拆除天心閣後開辟的路段改為繞城牆而過。因此,除了天心閣下面這段兩百多米的城牆,其余城牆全部拆除了。”
沙偉分析:“拆牆後的城磚,賣的賣,撿的撿,於是便流入了周邊的老百姓家中,他們用這些磚砌了民宅。”
用於天心閣維修與擴建
經聯系,天心區南湖北片區棚改拆遷工程指揮部拆除科相關負責人塗本饒表示,這些古城牆磚將全部無償獻給天心閣。
“要搭好架子後小心拆除,以免破壞磚體。”天心閣管理處副主任王凱民仔細勘探了現場後表示,將選擇有官窯印的青磚小心保存起來,做好防潮等處理,“這些磚今後將用到天心閣的維修與擴建中”。
同時,王凱民還表示,“估計這樣的情況在長沙還有,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古城牆磚將越來越少,天心閣願意為這些古城牆磚提供一席之地,讓它們繼續見證長沙的變化發展。”
如果您也發現了這樣的城牆磚,可以撥打本報熱線96333或者直接與天心閣管理處取得聯系,為我們長沙歷史的延續出一份力吧。
背景鏈接:長沙的古城牆自河岸城角碼頭始,經北門(湘春門)、興漢門、經武門、小吳門、浏陽門、黃道門(南門)、學宮門、小西門、太平門、大西門、福星門、潮宗門、通泰門至城角碼頭,周長為2639丈(約8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