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國際文物修護學會首個培訓中心在故宮博物院成立_中國文物網-文博

國際文物修護學會首個培訓中心在故宮博物院成立_中國文物網-文博

日期:2016/12/14 21:28:3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從左到右依次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司司長林鄭月娥、國際文物修護學會主席莎拉·斯坦尼福斯和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 周高亮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應妮)國際文物修護學會培訓中心20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行簽約揭牌儀式,第一期培訓班同日開班。這是國際文物修護學會第一個,也是該組織唯一的一個國際培訓機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國際文物修護學會主席莎拉·斯坦尼福斯代表雙方簽署協議,並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司司長林鄭月娥一起,為培訓中心揭幕。

  設於故宮的國際文物修護學會培訓中心是國際文物修護學會第一個,也是該組織唯一的一個國際培訓機構,將為我國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培養國際化的保護修復人才,為全世界博物館與文物保護修復人員提供一個國際化修復技藝與保護研究的、高水准的交流平台,從而推動亞太地區乃至世界文物保護修復技術與研究事業的發展。

  首屆培訓班為期5天,以“科學的預防性保護”為主題,邀請來自中國、英國、美國、丹麥、加拿大的9位專家前來授課,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作第一講。在20名學員中,國內及包括港澳台地區文博界學員共11名,國際學員9名,分別來自埃及、墨西哥、希臘、澳大利亞、印度、英國等國家。本期培訓班將以開闊的國際視野、豐富的課程內容和多元的授課形式促進不同地區文物修護工作的業務交流,為國內外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人員提供一個深化學習和拓展思路的平台。

  成立培訓中心的構思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率先提出。他希望通過一系列培訓交流,促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界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廣泛傳播文保專業知識;積極培養文保人才,尤其重點培養亞太地區的文保人才;探討及解決業內共同面對的文物保護課題;創建業內的聯系網絡,以鼓勵深化合作。

  莎拉·斯坦尼福斯對記者說,故宮對這些傳統器物長久以來的修復工作都非常卓越,希望未來在這方面有著更多的合作。例如,中國有很多漆器,而歐洲以及北美地區也有很多漆器,藏品也非常多,但是對於這些藏品的修復經驗還相對薄弱。她表示,國際文物修護學會將會設立特別項目幫助中國的會員延長其權益,並幫助更多中國的博物館成為會員。“故宮博物院已經成為我們的名譽會員。”

  據悉,從2015年起培訓中心將每年舉辦一期。培訓班將以講課、個案研究、工作示范、小組討論與報告,以及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讓學員認識文物保護的當代理論、規范和最佳的應用守則,亦會通過與來自不同機構和文化背景的學員和講師交流,使學員互相了解和分享他們所屬地區或文博機構的情況,針對各自的文保問題探索和制訂可行的解決方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