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金磚上雕刻出“望亭老街”

金磚上雕刻出“望亭老街”

日期:2016/12/15 1:20:5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由16塊金磚拼接起來,長3.8米、寬2.1米的磚雕《望亭老街》,在雕刻大師劉一鳴率領七八位工匠經45天的精心雕刻下,昨天終於問世。這是劉一鳴團隊成功雕刻的第一幅古鎮老街磚雕作品,將陳列在望亭鎮新建的文化中心陳列館內,被望亭人視為“鎮館之寶”。

  劉大師四赴古鎮訪問采風

  去年9月,相城區望亭鎮有關領導,慕名趕往陽澄湖畔的劉家雕刻藝術館,請劉一鳴雕刻大師創作一幅反映舊時文化和繁華氣息的《望亭老街》磚雕作品,將作為鎮文化中心陳列館的鎮館之寶,以便讓望亭人牢記歷史的印記。
  劉一鳴對創作《望亭老街》很感興趣,為了真實地再現老街上的民俗風情,不但雕刻出藝術美,又要尊重歷史,為此他帶著相機和畫板,四赴望亭采風寫生。劉大師訪問了一批老同志,請他們一起回憶當時的情景,盡可能地將原貌復原在磚雕上。特別對那些重要標志物,如“皇亭碑”、“接官亭”、“驿館”等所處位置和間隔距離,他都詳細地詢問知情者。有一次,為了弄清“接官亭”與“城隍廟”的相隔距離,他接連訪問了好多個老農,在得到大多數人認可的情況下,才放心地離開。劉一鳴對記者說,“接官亭”與“城隍廟”應變在一個視覺范圍內,否則不真實。
  大運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望亭老街一個最為關鍵的節點,但它經歷了多次修復,當初的大運河沒有現在這麼闊,如果這個中心軸有出入,那麼整個老街就失真了。於是,他多次造訪“老望亭”,請他們回憶兒時的記憶。

  20多家商鋪30多個人物栩栩如生

  在摸清老街的歷史本來面目後,劉一鳴開始設計圖案,第一次設計好後去望亭征求老人們的意見,但老人們覺得還有很大出入,回家後劉一鳴作了大的修改,先後四易其稿,才得到“老望亭”的認可。
  劉一鳴告訴記者,他率領七八個“精兵強將”,於11月底正式動工,采用散點透視的雕刻技法,無論是店鋪,還是人物; 無論是船只,還是楊柳樹,均富有立體感,游刃有余。他說,尤其是那些商鋪比較吃功夫,每個商鋪都刻出不同特點,如茶館、絲綢行、米行、草席行等,都把特定風格刻畫出來,連店堂裡的店小二神態也不一樣,給人真實的視覺效果。
  記者看到,在整幅作品上,光不同的人物就有30多個,有挑夫、伙計、抬轎人、船夫、上街人,神態迥異,各不相同。還有那個“農家小捨”,一個老農正坐在樹枝上憩息,院落內還有一口雙眼井,井邊放著一對水桶,真可謂形神兼備,一副真實的寫照。

  將作為陳列館的“鎮館之寶”

  “為鄉鎮創作老街磚雕作品,我們還是第一次遇到,用磚雕藝術恢復望亭古鎮的歷史面貌,這樣的選題十分完美。”劉一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他告訴記者,作品將再進行精細加工後,於年內安裝,屆時可成為望亭文化中心陳列館內的鎮館之寶。
  劉一鳴12歲時就跟著祖父、父親學習磚雕藝術,幾十年的不斷研習,他的磚雕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被評為工藝大師。他的磚雕作品分別在一些重點工程項目上亮相,為弘揚傳統文化作出了不懈努力,成為磚雕藝術界的領軍人物,全國各地慕名請他親自操刀的磚雕項目不勝枚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