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走進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 何時能找回往日的繁華?

走進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 何時能找回往日的繁華?

日期:2016/12/14 10:18:1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

  工人正在雕版

  明清年間,河南朱仙鎮與湖北漢口、廣東佛山、江西景德鎮並稱為“四大古鎮”,如今其他三鎮仍是一片繁華,唯有朱仙鎮卻頗為落寞,而與它一起沉寂下來的還有這裡的朱仙鎮年畫。

  近日,記者沿著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由北至南做了一次探訪。放眼望去,這條街道並不寬闊,但兩旁林立的明清老屋為這裡增加了些厚重感。雖名為年畫一條街,但街上只有稀稀拉拉幾家鋪子,顯得十分冷清,使這個走過千年風雨的老鎮不免讓人生出遲暮之感。

  歷史上曾盛極一時

  朱仙鎮位於河南開封境內,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提起朱仙鎮就不得不說這裡的木版年畫,因為朱仙鎮曾是我國四大年畫產地之一。北宋年間,東京(開封)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民間木版年畫很興盛。到了明代,開封年畫中心逐漸轉移到朱仙鎮,當時朱仙鎮的年畫作坊多達300余戶。每年九月初九開始的岳飛廟前集市,號稱當時華中最大的年畫市場,年畫遠發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朱仙鎮木版年畫從此名揚天下,影響深遠。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種類豐富多彩,內容多取材於歷史戲劇、演義小說、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每到年關,人們都要買些木版年畫貼到門上,甚至灶房、牛圈、糧倉裡,以營造祥和美滿的過年氣氛,表達人民渴望安居樂業、平安富裕的樸實願望。與其他木版年畫相比,朱仙鎮木版年畫有五大特點:一是線條粗犷,粗細相間;二是形象誇張,頭大身小;三是構圖飽滿,左右對稱;四是色彩艷麗,對比強烈;五是門神像多,嚴肅端莊。朱仙鎮的木版年畫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而且極具觀賞價值,包括魯迅在內的許多名人都曾收藏過朱仙鎮的木版年畫。魯迅就曾稱贊說:“朱仙鎮的木刻畫,樸實、不染脂粉,人物沒有媚態。色彩濃重,很有鄉土味,具有北方年畫的獨有特色。”

  時代的見證者

  據統計,開封及朱仙鎮年畫藝人創作的老版年畫有500多種,流傳至今的有100多種,並出現過許多著名商號,如“二合永”“天成德”“天成”“天義德”“萬同”等,品讀著這些老店的名稱,頗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有人說,要看朱仙鎮木版年畫,就不能不到“天成老店”。不僅因為“天成老店”有著200多年的歷史,而且現存的老版朱仙鎮年畫幾乎都刻有“天成老店”的標簽。更為重要的是,“天成老店”培養了許多技術精湛的民間藝人,第五代傳人尹國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當記者走進尹國全的“天成老店”時,就被裡邊擺放著的年畫作品迷住了。這些樸拙的年畫,內容多以歷史戲劇、演義小說、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為主,如岳飛大破金兀術、哪吒鬧海等,每幅都令人贊不絕口。這位目不識丁的老者,一輩子勤勤懇懇地鑽研,為木版年畫的傳承和創新做了不少貢獻。

  每一個非遺傳承人都是個有故事的人,尹國全也不例外。尹國全祖上自清朝開始就一直經營木版年畫。也許是受家庭的熏陶,他自幼就特別喜歡繪畫,並逐漸對木版年畫制作產生了興趣,6歲時便開始正規學習年畫制作技術,並很快展現出自己的天賦。16歲時,父親尹福祥把“天成老店”的所有絕技傳授給了他,使他成為“天成老店”的第五代傳人。

  “文革”時期,朱仙鎮木版年畫被列為“四舊”,“天成老店”成為“四舊”的典型被“清理”,但尹國全仍然放不下年畫,偷偷地在家裡做。直到改革開放以後,尹國全才開始正大光明地印制年畫。現在,尹國全雖然經營著自己的“天成老店”,但由於年老體衰,對許多事已經是力不從心了。

  傳承現狀令人擔憂

  尹國全的故事或許恰恰是朱仙鎮木版年畫興衰的一個見證。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朱仙鎮木版年畫行業逐漸跌入谷底,作坊簡陋、後繼乏人,生存狀況令人擔憂,時至今日,這一狀況仍未得到有效緩解。

  談起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現狀,尹國全顯得憂心忡忡。“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現狀不樂觀,我覺得有兩點原因,一是沒有很好地追根溯源,二是沒有形成產業規模,都是獨立成戶。此外,朱仙鎮木版年畫在外名氣響,但是本地人卻不太重視。很多客商慕名而來,但到了這裡就很失望。沒有形成規模生產,當然也就看不到當年的繁華景象。”

  在另一家木版年畫店裡,記者見到了張延旭。他也出身於年畫世家,數十年來,他復制、創新的年畫版子有200多套,被命名為“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談到未來,他非常焦慮地說:“做一個木版年畫傳人很難,因為制作木版年畫工序十分復雜,不但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還要有很大的耐心,像這樣的年輕人到哪裡找?目前在朱仙鎮從事年畫制作的大部分還是老年人,後繼乏人的問題在我們這一行裡情況更嚴重。”

  此外,商標意識不強也給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展帶來了不少麻煩。近年來,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老字號被惡意搶注和侵權的事件屢有發生。幾年前,一位鄭州商人搶注了“老店天成”這一商標。最近,山東菏澤又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打著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旗號印刷年畫,且數量巨大,這也直接危害著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展。

  近年來,當地政府為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費了不少心思:2002年10月,“首屆中國木版年畫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中國木版年畫大聯展”在開封、朱仙鎮舉辦,木版年畫搶救成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龍頭工程;2004年6月,朱仙鎮木版年畫作為河南省第一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項目在開封啟動;2006年5月,朱仙鎮木版年畫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3月,朱仙鎮木版年畫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但願這一系列的舉措,能給朱仙鎮木版年畫帶來興盛和希望,讓朱仙鎮早日找回往日的繁華。記者 張瑩瑩  鄭州3月3日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