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中國人都熟悉長城,長城的形象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別的不說,只要翻看下身份證的背面,萬裡長城的雄姿立即會撲入眼簾。盡管如此,但不是每個人都了解長城,對大多數人來說,八達嶺長城就是心目中的長城:雄偉挺拔,游人如織,一直蜿蜒到了視線之外的地方。
但長城遠遠不是想象中齊整完善的樣子。
風雨侵蝕、人為破壞、缺乏維護管理,一些地區文化價值較高的明代長城文字磚被偷盜、拆解、販賣的現象屢見不鮮……
記者日前在河北省撫寧、盧龍、遷西等長城沿線縣市走訪時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長城生存狀況堪憂。
誰給長城築“長城”?
《長城保護條例》2006年頒布實施,但有專家表示,由於缺乏執法者,缺乏具體細則,《長城保護條例》仍處於一紙空文的狀態。
萬裡長城的保護工作,僅靠文物部門是不行的,必須通過提高全社會的長城保護意識才行。如今最迫切的目標就是喚起公眾保護長城的熱情。“只有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構建起保護長城的這道‘長城’,才能讓長城更長久地傳承下去。”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說。
長城 /
已被掏空 留下數個大洞
絕大多數長城和八達嶺、山海關不一樣。
稍微碰觸,就會有薄土落下,不少烽火台的磚瓦脫落,部分牆體出現傾斜,有些經風雨侵蝕已被掏空,留下數個大洞,這是河北境內部分古長城上的現象。
2014年中國長城學會調查顯示,長城保護狀況不容樂觀,以明長城為例,明長城的牆體只有8.2%保存狀況較為良好。
根據國家文物局2012年發布的長城資源調查成果,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公裡。今天所說的萬裡長城多指明代所修建的長城,據此前所測的明長城數據,明長城全長8851.8公裡,除去2000多公裡自然天險作為牆體的段落外,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6公裡。
長城6000多公裡的人工牆體中,目前保存較好的513.5公裡、保存一般的1104.4公裡、保存較差的1494.7公裡、保存差的1185.4公裡,已消失的1961.6公裡。
長城牆體保存狀況總體堪憂,較好的比例只有不足10%,一般的只有約20%,消失的比例為30%。
換句話說,萬裡長城正在變短、變得更殘破!
一個典型的事例是,上個世紀80年代文物普查的時候,寧夏長城有1500多公裡,800公裡左右可見牆體。而到了90年代中期,可見牆體只有500多公裡。而如今,只剩下300公裡左右了。
2003年9月,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世界古遺跡基金會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100處最瀕危遺址名單,萬裡長城榜上有名。
危樓 /
縫裡長樹 經不起暴雨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表示,真正的磚石結構長城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和北京境內,即使這些長城是磚石結構,也經不住常年的風吹雨打,不少城樓已經搖搖欲墜,夏季一場暴雨就可能被沖塌,對於這些即將坍塌的危樓,政府要盡快普查,修繕越早,消失的牆體就越少。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城樓被沖塌的現象不乏先例,2012年七八月份的強降雨天氣,就曾造成河北境內的萬裡長城大境門段出現36米坍塌,山海關城牆出現漏雨險情,烏龍溝段敵樓坍塌。
除了夏季暴雨,長在城牆縫裡的樹已成了這些地段長城最大的危害。在撫寧縣板廠峪、董家口等地段長城,不少城牆縫裡都長出了樹,牆體被樹撐壞的現象十分嚴重。
野長城 /
磚賣30元 拆下來蓋房
萬裡長城萬裡長,與八達嶺、山海關等這些已經開發、開放的長城相比,那些沒有修葺、曾經人跡罕至的“野長城”始終占絕大多數。
撫寧縣長城保護員張鶴珊表示,除去地震、風雨侵蝕等自然因素,人為破壞仍是長城生存的一大威脅,長城磚被盜、販賣現象時有發生,加之近年來的“野長城”旅游熱都加速了古長城的破壞。
記者來到河北盧龍縣劉家營鄉東風村,首先看到村裡房屋多是低矮破舊的建築,但房屋本體和院牆使用的多是青灰色的長厚磚。村裡老百姓表示,村子比較窮,所以早些年從長城上拆下這些長城磚來蓋房,近年來當地老百姓保護意識有所提高,拆長城磚蓋房的現象已有所減少。
記者獲悉,盧龍縣東風村背後的長城上有一些磚比較特殊,磚上刻有文字,即文字磚,破壞盜竊文字磚的現象還是時有發生。東風村一村民表示,自己家裡面就有文字磚,磚上刻著左、中、右等字,市場價多是四五十元錢一塊文字磚,如買,可便宜至30元錢一塊。該村另有一位婦女表示,自己家沒有長城文字磚,但可以去村後的長城上撿去,管得不算嚴。
長城學界認為,這些文字磚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價值,但歷經數百年自然侵蝕,加上人們的破壞,目前正在漸漸消失。
如今的辦法
保護條例?
9個人巡查142.5公裡
董耀會表示,破壞長城的行為現在只能發現一起舉報一起,然後再協調稽查隊,等執法人員到現場後,文物可能已經被破壞了。
其次,長城保護面臨缺人和缺財兩重困境。長城沿線文物部門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對長城遺址進行巡查監督,但因長城是線性文化遺產,體量太大,不可能單純依靠文物部門,以撫寧縣為例,撫寧縣文物部門在編人員只有9人,不可能僅靠這些人員完成巡查全縣142.5公裡長城的任務。
同時,長城沿線縣區經濟相對貧困,比如長城經過的張家口市幾乎全是國家級貧困縣,地方政府確實無力出資維修和保護長城。
如今的糾結
讓長城繼續“野”下去?
長城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體量最大的文物,因為體量龐大,如何更好地保護一直是個難題,我們是集中金錢和精力重點保護其中的若干段落?還是把長城作為一個整體,全程來保護?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長城沿線一些地方政府,僅對當地的標志性長城建築,或者能帶來經濟利益的長城段落,加以修繕保護。而對於大部分長城段落,由於地處偏遠,只能聽之任之,自生自滅。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說,長城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它是萬裡長城,如果我們只有十裡長城或者一裡長城,它就不會成為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所以,長城作為一個整體,保護它應該是保護它的全部,而不是選擇性保護。
而游人的增多,也不可避免地帶來對長城的破壞。由此帶來了一個問題,是旅游開發好,還是繼續讓它“野”下去?
很多人認為,與其把長城暴露在游客面前遭踩踏,不如讓它繼續“養在深閨”,躲過人為破壞的一劫。
但另一種建議正好相反。撫寧縣板廠峪長城開發公司董事長徐國華說,經過旅游開發後,告訴游客哪段是瀕危長城不可以爬,哪段可以爬,游客旅游有序了,村民的破壞行為也被制止住了。這幾年來,長城保護反而比以前要好得多。
忏悔
我跳塌了一段長城
網友“望京無悔”和幾位長城愛好者曾在雨季登上了北京懷柔的一段野長城。他在微博裡是這樣說的:“這一周連著下了好幾天雨,土滑,石頭也滑,牆體也松軟,有的地方幾乎一觸即塌。
有一段城牆碎得很厲害,他們讓我繞路而我卻堅持走在城牆上。
我看到我有跳過去的可能,跳過去的時候如果手抓住一塊條石,即便腳下塌了人也不會掉下去,於是我就這麼跳了。
剛跳過去的時候和我想到的一樣,雖然腳下有零星的碎石滾到山崖下去,但是人是穩的。
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大片城牆居然因為我這麼一跳坍塌了,徹底坍塌了。
我聽著整片城牆塌下山轟轟隆隆的聲音在耳旁持續著持續著好像永遠也停不下來,我真的是心如刀割……”
不久,主要以長城愛好者組成的論壇轉述此事,“望京無悔”受到了批評。這是箭扣長城(北京地區一段明長城)的最後結局,最後悲聲,最後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