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常州歷史街區新建築需穿“灰白色外套”

常州歷史街區新建築需穿“灰白色外套”

日期:2016/12/15 1:19:5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昨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常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3-2020)》已經經過省政府批准,該保護規劃在全面評估常州歷史文化資源基礎上提煉出常州特有的歷史文化價值,規劃確立了名城保護體系和歷史城區保護結構,明確保護常州“城河相依、重重相套”的獨特傳統格局,形成了歷史文化名城、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古鎮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層次、多領域、網絡化的名城保護體系。市民可以到常州市政府門戶網站(www.changzhou.gov.cn)、常州規劃網(www.czghj.gov.cn)或者去常州市規劃館三樓查詢相關規劃情況。 (記者 馬奔)

  一帶串一城

  眾河育群星

  常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范圍為常州市區,面積1862平方公裡,規劃保護結構為“一帶串一城,眾河育群星”。“一帶”指的是中國大運河(常州段)遺產,“一城”是歷史城區,“眾河”則是市區范圍內體現歷史文化價值的水系,“群星”就是常州市區歷史村鎮及各級各類歷史文化資源。

  大運河的保護分別為老運河常州西段(通航段)、老運河常州西段(禁航段)、老運河常州東段(通航段)、老運河常州東段(禁航段)、老運河市區段(明運河)、南市河(古運河)、東市河(古運河)、關河、西市河、北市河、南運河、老孟河。河湖水系的保護主要是保護市區范圍內體現歷史文化價值的河道、湖泊、濕地等。其中河道主要為:澡港河(北宋1042)、德勝河(宋1190)、丹金溧漕河(宋1234)、剩銀河(明1392)、新孟河(清1727)、北塘河(清1823)、舜河(清1845)、浦河(清1871)等;湖泊主要為太湖和滆湖;濕地主要為宋劍湖濕地和黃天蕩濕地。

  名鎮名村老街古樹

  非遺項目一百多項

  規劃提出,要保護市區范圍內已公布的各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國傳統村落,以及現狀保存完好、價值突出的古鎮、古村落和老街。包括: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孟河鎮);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焦溪村);1個中國傳統村落(楊橋村)。4個古鎮:雪堰鎮、嘉澤鎮、奔牛鎮、橫林鎮。5個古村落:魏村、寨橋村、余巷村、塘橋村、鳴凰村。7條老街:湖塘老街、橫山橋老街、湟裡老街、西夏墅老街、青城老街、禮嘉老街、三河口老街。除此之外,還有8個遺址,分別為淹城遺址、阖闾城遺址、圩墩遺址、寺墩遺址、胥城遺址、象墩遺址、姬山遺址、新崗遺址等,同時還包括從漢代到明清時期的墓葬、水井、房屋基址等有價值的古代遺址。還要保護在冊的古樹168 棵,古井18處,古牌坊3處、古碼頭12處。非遺項目一百多項。

  規劃顯示,歷史城區的保護以五代羅城為核心,東至舣舟亭公園,南至中國大運河(常州段),西至鎖橋灣河,北至關河,用地面積5.51平方公裡。分為“三河四城、兩軸七片”。三河:古運河、明運河及關河。四城:“內子城——外子城——羅城——新城”的四圈層城垣輪廓。兩軸:沿延陵路(原子城河——顧塘河)展開的城市傳統文化展示軸,沿北大街(原府直街)——南大街展開的城市傳統商業軸。七片: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南市河歷史文化街區、天寧寺—舣舟亭歷史地段、鎖橋灣歷史地段、南河沿歷史地段、三堡街—西直街歷史地段。

  整個歷史城區的保護將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提升宜居環境,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成為集文化傳承、旅游休閒、特色商業、傳統產業、居住生活等功能為一體的歷史城區。嚴格保護歷史城區“城河相依,重重相套”的獨特城垣形制,嚴格保護市河圈(關河—北市河—東市河—南市河—運河—西市河)和運河圈(關河—明運河—鎖橋河—西市河)的“兩圈”水系格局。保護由北大街(原府直街)——南大街和延陵路(原子城河——顧塘河)構成的十字軸線的走向,凸顯傳統城市軸線。嚴格保護鎖橋河、關河、大運河以及市河的走向、寬度、駁岸及附屬設施,整治沿線污染源,保證水質,控制濱水兩側用地的建築高度和界面,展現羅城、新城輪廓。統一規劃西橫街——東橫街、晉陵中路、延陵西路的行道樹樹種、綠化隔離帶、人行道鋪地、道路設施外觀以及標識牌等,展現內子城、外子城輪廓。對於顧塘河、白雲溪、前渠等已消失的歷史水系,運用多種方式對其線位與歷史典故等,依據歷史城區保護的要求予以展示。對於已消失的西水關、東水關、北水關3座水門,朝京門、廣化門、德安門、政成門、和政門、青山門、通吳門、懷德門8座城門,府衙、縣衙、鼓樓等重要公共建築,在原址或附近設置展示相關歷史信息的標識系統。

  對於歷史街區的修繕保護和開發,規劃指出,新建建築原則上以灰白色系為主色調,屋頂形式以坡屋頂為主,不宜再建設體量過大的公共建築,嚴格按照保護規劃要求控制建築高度。明確北大街—南大街和延陵路兩側以文化展示、商業與公共服務功能為主,凸顯傳統城市軸線。保護常州文廟大成殿、文筆塔等常州傳統標志性建築物,通過城市設計對其周邊建築高度、體量和造型提出控制要求,整治周圍環境,強化其獨特的標志性。注重歷史城區內水質、駁岸、碼頭、橋梁、濱河綠化等與水相關要素的保護與控制,充分體現歷史城區的地域風貌特色。通過恢復、發掘傳統構建、典故和傳說等地域特色要素,用建築符號、景觀環境小品、主題雕塑等形式進行表達,鼓勵進行能傳承歷史文脈的現代建築創作,豐富體現常州的歷史文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