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長沙萬達公館施工發現古城牆

長沙萬達公館施工發現古城牆

日期:2016/12/15 1:21:5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湖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柳肅教授的一篇微博文章把沉睡在長沙萬達公館施工現場地下的一段宋代古城牆帶入了人們的視線。一邊是文物保護,一邊是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站在二者相交的十字路口,如何在城市發展中更好地保護歷史古跡再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我已得到比較可靠的消息,那段城牆看來是保不住了……”這是湖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柳肅最近發布的一篇微博文章的部分內容,微博中提到的宋代古城牆長約120米,位於正在施工的長沙萬達公館的地下,由於文物挖掘的需求,施工工地目前處在停工狀態。而距地表4米多深的這段古城牆被認為具有極高的價值。

柳肅:根據地層的文化層的情況來看,可以初步判斷這是宋朝到明朝這幾個時代的疊加,這個城牆它不是一個朝代的,像宋朝的是青磚的,而且砌的很整齊,明朝的就在它的外面做了花崗石。另外,我在現場看到一個情況,從建築學來判斷,肯定是一段戰爭的痕跡。有缺口,這明顯是戰爭攻城,然後城牆被攻破了,這就很寶貴,這就是一段真實的歷史的記錄了。所以一看到這個的時候,我感覺這個真是太重要了,這個東西。

柳肅教授一直以來專注於建築史和古建保護方面的研究。柳肅介紹,從去年(2011年)9月古城牆被發現至今,不僅他自己在關注,湖南省和長沙市的相關主管部門也都一直在研究論證。

柳肅:當時就初步設想了兩個方案,一個是請考古隊把它拆到博物館去,另外就是把它挪動一下位置,叫做異地保護。但我認為這兩個方案都不可取。拆到博物館去,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只是保存了一點磚塊,它跟原地的城牆完全是兩回事。如果是移動了,這個屬於異地保護,它第一是把真古董變成了假古董,雖然用的還是原來的磚,但還是我們後人重新砌一遍,還是不一樣的。第二如果挪動了位置,會誤導觀眾一位那個城牆是在那個位置的。

柳肅認為,古城牆遺址不僅具有考古價值,還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因此,他主張原址保護。與此同時,相關事件也引起湖南各界的廣泛關注。

汪涵:當時一看我也覺得,哎,怎麼可能,我就把這個信息轉給了相關部門的領導,他們就非常重視,說,那我們就組織意見領袖也好,媒體人士也好,或者是學者們也好,到現場去看一看。然後就去現場看了,看了以後,大家就開始座談,都很開誠布公的在聊。我當時的表態就是,我們擱置情緒,放下彼此之間的意見分歧,大家群策群力。

對於城牆保護問題至今還沒有定論,主要矛盾在於原址保護還是異地保護。對於原址保護,柳肅副院長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柳肅:我的建議就是說,在萬達的地面之下。你照樣可以上面建樓,底下等於地下室沉下去大概三層,這個就等於在地下建了一個大游泳池一樣,古城牆這一小塊就等於這個大游泳池裡面圍出來的一片孤島,這一小片裡面做一個地下博物館,用玻璃蓋起來,人可以在玻璃上面走。我認為這個技術問題是應該可以處理的。

談到即將到來的湘江汛期和有可能因此而出現的“管湧”難題,汪涵覺得時間緊迫和市民的文物保護意識會讓有關方面最終做出科學、謹慎的決定。

汪涵:保護是保護,但是怎麼去保護,是原地抬升還是在原地的基礎之上?因為它有一個時間關系,如果沒有這個汛期,那咱們有時間坐下來仔細的斟酌,因為現在只有四五十天了吧,桃花汛,所以它有一個這樣的緊迫的問題。第一是時間緊迫,第二是民眾的心情緊迫,所以這兩個緊迫的的確確讓政府在作出一個決定的時候要變得更加謹慎。

發稿前,記者撥通萬達公館項目部的電話,工作人員表示,現在不方便接受采訪。有關事件進展,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