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物部門獲悉透露,京津冀三地文物部門近日簽訂《京津冀三地長城保護工作框架協議》,建立合作機制,努力破解多年來長城保護過程中遇到的“邊界”難題,為京津冀三地合作保護長城搭建平台。
香港《大公報》報道,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劉智敏說,由於歷史和區位的原因,處於京津冀交界地帶的長城是三地共有的世界文化遺產。在推進京津冀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下,傳承長城文化、弘揚長城精神、發揮長城作用是三地政府和人民的共同願望。在長城保護方面共享長城資源,做好規劃銜接,協調保護和安全防范措施,是三地的共同責任和義務。
根據協議,三地將共同制定三地轄區范圍內長城保護與利用的整體保護計劃,優先安排北京平谷、天津薊縣、河北興隆縣交界處的紅石門長城的保護,優先安排京冀交界處北京密雲與河北灤平縣的司馬臺與金山嶺古北口段以及北京昌平與河北懷來縣橫嶺樣邊段長城的保護,同步開展文物修繕、利用開放等工作。
三地將根據建立的協商機制,加強執法合作,整合專家資源,做好規劃銜接,協調區劃劃定,每年定期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進而促進京津冀三地長城保護工作全面、統籌、協調發展。
長城是中國史上偉大的建築工程,是中國現存體量最大、分布范圍最廣的文化遺產,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