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到北美 人面巖畫千年旅程留謎
日期:2016/12/14 21:44:0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sMw)q J3i0n3}/q0d0 誰發現了美洲大陸?一般人的回答是“哥倫布”。事實上,據考古研究,史前亞洲人不只一次到達美洲;歐洲人也不是一次就發現新大陸。早在公元1000年時,北歐挪威的維京人,就在加拿大的東部建立過居住營地。然而,史前中國人到達北美洲,最早可能在距今4000年以前,證據是他們沿途留下的眾多人面巖畫遺址。
,T#g5fHy \3H3Dd02o/Z @fj1C0 ◎東亞北美 找到連接點99古建網3|H#W:U8z4qh#\3s
99古建網QX.m L.s!^美洲的土著居民來自亞洲,這在體質人類學上,獲得確證。但在文化人類學方面,長期以來並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即沒有在文化、宗教或藝術方面找到一種相同的形式或器物,廣泛存在亞洲和美洲兩地。但是隨著人面巖畫研究的深入,出現了突破。史前巖畫種類很多,其中有一種主要磨刻人面圖型的巖畫被大量發現在東亞地區,主要在中國,另外南韓和俄羅斯東部的黑龍江流域也有少量,總共數量在五、六千幅。而同一類型的巖畫也大量地出現在北美洲西海岸,從阿拉斯加到加拿大西海岸,經美國西部幾個州,止於加州北部。遺址有230余處,數量也約5000余幅。99古建網r:et+c,Tbw
99古建網x"jP1|pzM這些鑿刻在兩大洲山巖或海岸礁石上的人面巖畫,具有共同的制作技法、構圖特征、表現風格,以及對巖畫鑿刻地的要求。在遺址中也都出現三種相伴隨的符號:太陽形、同心圓和眾多的小圓凹。
S"]D_$Ns%|@0&v.X1S },p gq9m0 史前圖形巖畫,在世界各大洲都有發現,但僅以人面為表現對象的巖畫,卻只出現在環北太平洋的國家和地區中,其它各洲沒有或極少。在中國,有風格多樣的巖畫,人面巖畫卻是一個獨立的類型和系統。雖然它不集中在一個大的區域裡,但它以連續線性的方式,構成三條大的傳播帶。總長達數千公裡。99古建網Bg*dv8K.SuEd
4@*oxl4fmX8K0 在北美洲,人面巖畫集中在一個大的區域內,沿著阿拉斯加島嶼,沿海岸向南延展到北美中部。美國學者將北美洲巖畫分為九大區域,人面巖畫為一單獨巖畫區,稱之為西北濱海巖畫。由此看來,只要在東亞和北美兩大人面巖畫區之間,找到一個連接點,這兩大系統的巖畫就貫通了,成為只因大洋而阻隔的同一巖畫區。而最早發現的兩個人面巖畫遺址,恰是這樣的連接點。99古建網&];|+]O ~5|AUTop
[email protected]`s]7pP\0 ◎亞洲最東面 找到遺址99古建網/u-o4{&N8APS2~
7~s)dZj6V6}/Q0 在 100多年前的1897年,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組織了一次著名的“傑斯伯的探險活動”,首次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作科學探險。考古學家Bertold Laufer在俄羅斯境內黑龍江下游的江邊,發現了第一個人面巖畫遺址,百余個人面形巖畫鑿刻在江邊的大石頭上,考古報告發表在1899年的“人類學”刊物。這個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它是亞洲最東面的一個人面巖畫遺址。99古建網$Q5|A[)`J7IJ
"Nw!R CL&Lx$v0 但是100多年來,美國學術界幾乎沒人注意到它,上世紀90年代我在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圖書館調出那本刊物時,似乎我是第一個閱讀它的人。50年後的1947 年,美國考古學家Robert Heizer發現了北美洲的第一個人面巖畫址,位於阿拉斯加西南的科迪亞克島上。這個島在阿留申群島東端,鑿刻在面西海岸巖石上的百十來個圖像,主要是一種無輪廓人面像,即兩眼帶一嘴。在表現上最突出的特征是在嘴的兩角下方各鑿有一個圓凹,大部分人面像都是如此表現,這其實是白令海峽地區,史前文化中一個基本圖式。眾多發掘出的骨、角器上,刻有的無輪廓人面嘴下都有兩個小圓凹。
}(V-Nd8j5DL$g0*uz:x4qu0g0分頁:[1] [2] [3] [4]99古建網4m Q2ma],g4o-Er
營造天地中國古建築論壇 http://www.yingzao.net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