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江西新余鼓勵民資“領養”古建築

江西新余鼓勵民資“領養”古建築

日期:2016/12/14 11:14:1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1

  央視網訊(記者 袁育堃)近日,在“夏布之鄉”江西新余舉辦的夏布文化節上,政府有關部門就如何保護發展傳統古村落和古建築文化遺產提出,將對古建築實行掛牌保護,讓每處建築擁有自己的“身份證”,並鼓勵民資“領養”古建築。

  古建築年久失修亟待保護

  中國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的精髓,是中國鄉村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館”。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江西省新余市共發現較有價值、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村落10處和古建築141處,其中已經有3個村落申報到了中國傳統村落。如何將這些傳統古村落和古建築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好,成了當地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在該市已登記的141處傳統古建築中,存在點多面廣地偏的特點,絕大部分古建築均為磚木結構,由於長期雨水侵蝕,蟻蟲腐蝕,不少建築老化嚴重。有些村民在附近修建了新房之後,古建築閒置,加劇了損壞速度。

  針對這樣的現象,新余市政府近日出台了傳統村落和古建築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實施方案,將百余處傳統村落、古建築、紅色舊址、古墓葬、古文化遺址等列入保護范圍,並制定實行掛牌保護、建立村史檔案、實施保護修繕工程等保護措施,並鼓勵民資“領養”古建築。

  59處古建築有了身份證

  新余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文冰介紹說,目前該市已聘請有甲級資質專業設計單位編制了3個傳統村落的保護規劃。還對59處古建築、紅色舊址、古遺址、古墓葬制作了保護標志和說明牌,實行掛牌保護,使每處建築都有自己的“身份證”。

  對已經實行掛牌保護的傳統村落和古建築,政府專門聘請了駐村專家、聯絡員和保護員。駐村專家具體負責掛牌保護單位項目實施的指導,每年駐村時間累計不少於1個月。聯絡員、保護員各負責宣傳講解、守護傳承歷史文化。

  同時,鼓勵文化志願者參與傳統村落、古建築的宣傳保護工作;

  鼓勵本土能人、企業家等社會力量通過捐資、投資、租賃等多渠道參與傳統村落和古建築的保護發展,讓老百姓記得住鄉愁,看得見山水,留得住回憶。

      (來源:央視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