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寧波市慈溪三北地區發現一處僅存的近現代工業遺跡

寧波市慈溪三北地區發現一處僅存的近現代工業遺跡

日期:2016/12/14 21:42:1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e$U)dv!a099古建網%T]z {$h^ r _

;qu^N@0慈溪萬順醬園舊址99古建網+}u:n%A&IU4S

99古建網3K4KNR3PD ?n

99古建網T1y$T5H"ep6h9Ll

%@*tt6~%P0“官醬園”木執照99古建網:lXb}4_q }*asd

99古建網%K3b[-[vO;_o^

  日前,寧波慈溪市文物普查隊在龍山鎮山下村發現一處工業遺跡——萬順醬園舊址,為目前慈溪境內唯一保存較好的近現代工業遺跡。99古建網1R7d9r'|6yej%}ai

99古建網Hq+E3R'x7sCJ

  上海開埠後,三北一帶鄉民赴外經商成風,成為近代寧波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造福桑梓,繁榮家鄉經濟,當地赴外商人致富後紛紛回家鄉開店設廠,萬順醬園即為山下村外出經商人士為繁榮故裡創辦的第一家工商企業。醬園位於舊時有“小上海”之稱的龍山鎮山下村新昌隆老街東端,初創於18世紀80年代,由解放前位列山下“四大家”之一的富商虞守旺首創,虞洽卿、虞善卿、朱慶來等當地知名人士先後出資入股。創辦後,醬園以雄厚的資金,有效的管理,靈活的營運,產銷兼營,廠店合一,成為三北一帶頗負盛名的醬園糟坊,除了山下總店外,還在鎮北、慈北開辦多家分店。三北輪埠碼頭建成後,萬順生產的各種醬菜、腐乳、酒醋等產品銷往滬浙各地。抗戰前夕,有員工30余人,房屋19間,分店6處,經營業務達到頂峰。百余年來,醬園雖數易其名,所有權也屢經更替,但生產卻未曾間斷,是慈溪境內唯一一處持續百年以上的老字號。十年前,現任廠主翁先生夫婦接手原龍山醬廠(解放後醬園改為公私合營,先後定名為龍山釀造廠、龍山醬品廠、公立龍山醬廠等)後,恢復百年老字號“萬順”廠名,保留了老廠房及原有布局,精心保存不少原萬順的舊物,為追溯萬順百年歷史保存了重要實物。

SMc? ~&Ysr u0

`d;Dm5T;p0  現醬園舊址內保留有朝東五開間木結構硬山造高平屋一幢,兩側各有廂房兩間,呈三合院布局,為初建時廠房;其後是一排操作間,雖經改造,但原布局尚存;往南為引人矚目的三支老煙囪,磚砌方形分節式,據稱是解放後建造。在三合院外還有數間平房,為不同時期陸續增建的廠房建築,清晰展現萬順醬園百余年的發展變遷。在五開間老廠房的閣樓上,還保留有不同歷史時期的制醬工具、容器以及相關物品。其中一塊民國時期政府發放的“官醬園”木執照,具有相當高的文物價值。據傳,在民國初期,政府規定開設醬園須向當地鹽政機關申請登記,領取執照,按期繳納稅款,並由政府配給一定數量的低價食鹽,發放紅漆“官醬園”招牌一塊,供張掛。萬順醬園內現存“官醬園”木執照,為民國二年鹽政部門頒發,正反面均刻有中華民國政府認證的“官醬園”三字,並帶防偽火印。另有塑灰金字木招牌一塊,其上“萬順醬園”四字雖首尾稍殘,但仍清晰可辨。此外,醬園內還保留有多塊玻璃鏡框賀匾,其一書“萬源寶號開張之喜 大啟宏運 樂盈虎賀”字樣,可知萬順曾經有一段時期改名為萬源重新開張經營。這些舊物,均是醬園百年滄桑歷史的有力見證。99古建網3x9F-K&a;Z+_!gS

99古建網7S8k:ol9D0@

  三北一帶,素有商貿傳統,近代以來工商業尤為發達,西起周巷,東至龍山,其間有不少近代工業企業。然而在百年的歷史嬗變中,所存遺跡已消失殆盡,唯有萬順醬園得以保存。作為三北地區唯一保存較好,且仍在營運中的一處近代工商業遺存,保護現存遺跡,挖掘其歷史內涵,扶持傳統產業,展示其文化魅力,對於繼承發揚三北工商業傳統具有較高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 寧波慈溪市普查辦 徐宏鳴 高國明)

J}b Ag:R$z0 營造天地中國古建築論壇 http://www.yingzao.net TAG: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