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5號線怎麼走先報國家文物局批 全國頭一遭

5號線怎麼走先報國家文物局批 全國頭一遭

日期:2016/12/14 11:17:1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據了解,今年9月7日,南京地鐵5號線環境影響評價公示,全線涉及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5處,包括南京人引以為傲的明城牆、朝天宮,因此被稱為“對南京千年文脈影響最大的地鐵線”。目前5號線中涉及文物的線路還在規劃中,地鐵迎面遇上文物是“繞道”,還是“下潛”,仍在斟酌。但確定的是,方案只有通過國家文物局的批准,工程才有立項的可能。文物安全審核前置的程序,在全國范圍內是第一次采用。     為什麼要國家文物局先批准?     據了解,5號線縱貫南京主城區,直接影響地上文保單位25個,其中有4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周邊200米范圍內的文保單位達到183個,同時經過6個地下重點埋藏區。這些文化遺產從東晉至民國,幾乎完全與“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提到的各個時代重合,這也被稱為南京的“千年文脈”。     5號線涉及到的文物主要有: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磚結構古城牆——南京城牆、江南地區現存建築等級最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朝天宮;南京民國建築中傑出代表——原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等等。而深埋在地下、看不到的同樣重要。此次涉及6個重點埋藏區,可能存在的重要遺跡有六朝時代拱衛建康城的東府城、西州城,東晉皇家陵園晉西陵,南唐、明代皇宮的御道。這些遺跡也很可能會在地鐵建設中出現。     據介紹,地下文物的埋藏深度在地下8米左右,與5號線隧道頂部距離在4至17米之間。南京市民最擔心的還是地表文物的安全會受到影響。“一是在地鐵施工中,大型機械工程設備一開帶來的震動;二是地鐵列車在軌道上長時間運行時造成震動,會不會也將造成影響?”     “能繞過文物的肯定會繞道走”     據了解5號線的建設涉及省、市兩級政府的規劃、發改、文物多個部門。一位知情人士透露,5號線建設已勢在必行,但怎麼過文物,還在方案論證階段。但有一點各方已經達成共識,就是對於涉及到的地上、地下文物,地鐵線路能繞道的肯定繞道走,如果沒有足夠的建設空間,不得不迎頭相遇,那麼建設時要拿出相應措施,上報文物部門批准。”     該人士介紹,根據文物法和相關程序,各級文物部門將評估地鐵經過文物時的影響,以及建設單位提出的化解方案。“目前規劃部門已經組織過專家論證,看哪邊能繞道,哪邊是‘下潛’,因為事關重大,現在還沒有結果。”     “先立項再文保”變成“先文保再立項”     該人士透露,地鐵線路如何經過文物,並確保文物的安全,建設單位的方案要交給國家文物局審批,通過以後,國家發改委才能正式立項南京地鐵5號線工程。“這種程序與以前的做法不同,把文物審批提到立項之前,在保證文物安全方面,可以說是史上最嚴的一次。”     他解釋說,以前程序是:涉及到文物的重大工程,一般經過省發改委通過後,直接提交到國家發改委。工程立項後,才由國家文物局審核。“比如建地鐵線怎麼經過文物,國家文物局不參與決策,如果在已經確定的工程方案中發現問題,最多能做的就是修改,亡羊補牢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但在5號線所采用的新程序中,由國家文物局審批涉及文物的各個具體段落工程,如果不認可,就要將方案打回地方政府重新修改,直到通過為止。過了國家文物局這一關,才能交到發改委審批,進入工程正式立項的環節。“國家文物局來把關,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干擾。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涉及省、市、國各級文物,以前是由對應的各級文物部門把關,現在對於5號線涉及的文物,省、市文物部門通過方案後,國家文物局還要再審核。”     對於該人士的說法,一位參加過5號線文物保護論證會的文物專家表示,“確有其事,比南京此前建設地鐵線,確實是前所未有的嚴格。而且重大工程將文物安全審核放在正式立項之前,在全國范圍內是第一次采用,5號線開了先河。”

      (來源:搜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