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守護一座文物之城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

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守護一座文物之城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

日期:2016/12/14 21:34:1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巍巍秦漢,源遠流長。歷史賦予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302平方公裡的區域范圍內,104平方公裡屬於遺址保護區,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不折不扣的文物之城。作為國家級新區,秦漢新城抓住歷史機遇,探索一條兼顧文物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新路徑: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這一方針指導下,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和現代文化表現形式,讓地下文物真正活起來。
  11處國家級遺址,文物之盛全國罕見
  秦漢新城位於關中平原腹地,西鹹新區幾何中心,西接鹹陽主城區,南跨渭河與西安相連。秦漢新城文物資源豐富,周秦漢唐遺址遍布,且主要為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等。據統計,在秦漢新城范圍內現有各類文物點300余處,其中古遺址11處,古墓葬200余處,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處,種類齊全,等級頗高,全國罕見。
  在秦漢新城數量眾多的文物古跡中,不僅有大秦帝國都城遺址,還有被譽為“中國金字塔”群的九座西漢帝陵廊道綿延雄陳。西漢11位皇帝中的9位葬於五陵原上,又以漢帝劉邦長陵、劉徹茂陵、劉啟陽陵最負盛名。五陵原西漢帝陵數量之眾多,規模之宏大,內涵之豐富,時代序列之完整,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保護利用價值,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潛質。
  退農田為森林,創新大遺址保護方式
  秦漢新城成立後,先後編撰了秦鹹陽城、西漢帝陵大遺址規劃。在此基礎上,又編撰了秦鹹陽宮、秦制陶作坊、西漢長陵等8項遺址保護展示利用規劃,為文物遺址的保護利用提供了依據。
  為了保護遺址,秦漢新城自2010年啟動大遺址綠化工程。到目前為止,已投資9600多萬元,先後通過征地、租地的方式,收回遺址核心區農田2200畝,對長陵、安陵、趙王如意墓周邊進行退耕還林,栽種松樹、柏樹150萬平方米。站在長陵眺望,這裡宛如一座郁郁蔥蔥的都市森林。未來秦漢新城還將對五陵原上其他陵墓遺址進行綠化,建成大西安三條綠化帶中最具文化特色的一條生態廊道。
  由於歷史原因,秦漢新城104平方公裡的遺址開有30多個磚廠,常年的就地取土給文物和環境造成威脅。秦漢新城以都市農業為載體,把遺址保護、文化旅游、生態休閒相結合,對原有磚廠進行合理利用。位於秦鹹陽宮遺址區的西部芳香園就是改造成果之一,現已成為七彩花海,成為人們休閒游玩的好去處。目前,秦漢新城已在遺址保護區布局11個都市農業項目,占地2.2萬多畝,部分已經建成投入運營,實現文物保護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多贏。
  數字技術助力,讓文物活起來會說話
  對文物最好的保護是讓文物“活起來”、“會說話”,在動態傳承中保護。
  2014年秦漢新城與惠普公司聯手打造新絲路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憑借惠普公司全球先進的數字媒體制作雲平台技術和運營能力,建設歷史文化遺存一體庫,對西鹹新區秦漢歷史文化資源進行采集、存儲、管理、開發與傳播。在此基礎上,通過秦宮風貌再現、秦漢文化演藝、秦漢遺址保護開發以及國際項目的合作引進,打造數字文化創意全產業鏈。
  一張博物館的門票可以承載多少內容?“只要用手機掃描印在漢陽陵門票上的女陶俑,女陶俑就會馬上‘活起來’,與游客交流互動。通過惠普的數字技術和視聽設備,當游客走進數字化的博物館,就仿佛進入當年歷史場景,與傳統意義上的參觀感受完全不同。”秦漢新城新絲路數字文化創意基地工作人員一邊用手機演示一邊說。據了解,包括漢陽陵和正在建設的長陵博物館等多處遺址在內,都將采用最新的數字技術打造數字化博物館。
  此外,位於秦鹹陽宮遺址區的大秦文明園區已經啟動建設,其中由建築大師張錦秋主持設計的鹹陽博物院將於2016年12月投入運營。總投資約6億元的實景演出《萬古秦風》也將於2016年與世人見面,通過聲、光、電、幻影等一系列現代科技表現手法,以秦漢新城秦鹹陽城遺址保護區為背景,讓觀眾在強烈的視覺效果中,親身體驗秦一統六國的歷史篇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