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將沉水底 古建築期待重生
日期:2016/12/14 19:29:0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金樹文家老宅保存得相當完好。
經歷了近兩百年風雨的清代老屋,門前長達數米的精美木雕“花罩”上,人物和花卉仍栩栩如生。昨天,記者在休寧縣陳霞鄉小珰村看到村民金樹文的這幢老屋,也深為震撼。因興建月潭大型水庫,陳霞鄉及溪口鎮等地的數十幢古民居面臨搬遷。
古村落將被水庫淹沒
3月9日,記者趕到陳霞鄉小珰村,按水位測算,小珰村將會被月潭水庫淹沒。沿著村中的街道行走,不時可以見到粉牆黛瓦馬頭牆的古建築。拐過一條巷弄,經過一座古老的小石橋,走進了青石板的老街巷,這裡有多幢老宅。一條室內弄堂進去,到了村民金樹文家。
這幢二層民居的門前不是磚雕門樓,整個屋檐鋪展了內外兩層的木雕,有的是镂空雕,有的是雕刻精美的斜撐,上面有人物、花卉、各種動物、紋飾等。而且,其二樓前面也是“木雕樓”,雕刻非常精美生動。雖然歷經近200年風雨,木雕仍栩栩如生。院落裡有100多年樹齡的桂花樹和古梅等,有雕刻的石礎、石條,還有假山。
“這是徽州庭院式古民居,相對敞透的偏廳與庭院園林結合的花廳式樣建築,在徽州很少見到。門前的兩層復合式木雕叫"花罩"或"檐柱掛落"。”徽州古建專家姚順涞看了這幢古民居的照片,大加贊賞,稱該古建築增加了徽州傳統建築的靈動性,兩層的木雕部分,建築及人文的價值極高。
據悉,這幢老屋已被列入水庫建設的文物調查對象,屋主被告知不能私下出售。
部分古民居未獲保護
村民稱,小珰的古民居有十幾幢,有少部分沒被列入文物調查對象。
村民金劍斗家的老屋,屋內有雕刻窗等,構件較完好。黃國華家的老屋,室內精美的雀替、梁托等木雕,雕的獅子等很生動。客廳,從大梁到左右兩側的木構件,雕滿了花卉和八仙等人物。黃國華稱,這幢老屋是清代的,但是和金劍斗的老宅都沒列入文物調查對象。“考慮要建水庫,房子遲早要處理,去年把門樓磚雕和室內4個木雕賣了。”
陳霞鄉的廻溪古村也將被水庫淹沒。廻溪村委會主任洪排來稱,村裡也有部分古民居沒列入調查對象。在村裡,記者看到有多幢清代古民居的內部破敗不堪,部分倒塌,但還有一些精美木雕和磚雕門樓。
“房子破爛了,這些磚雕門樓和木雕還是好的。巷弄還有大量的古青石板和古磚。”多位村民稱,這些古構件如果淹沒水庫下,很可惜,希望找到好去處。復查古村時會“補漏”
月潭水庫項目建議書已獲得水利部和國家發改委批復,項目可研性報告等也已編制完成,3月8日,初步獲得專家評審通過,修改完善後將提交水利部研定。“省市都非常重視,力爭年底動工。”黃山市政府副秘書長、月潭水庫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吳江告訴記者,水庫淹沒面積近10平方公裡,涉及休寧縣的陳霞鄉、溪口鎮和海陽鎮,搬遷移民約7000人。
淹沒區存在徽州古民居、古建築等。吳江稱,為此他們邀請了省文物部門,去年對淹沒區文物實地調查,已完成調查與評估報告。據悉,此次調查共發現29處文物點,包括古建築類27處,古墓葬1處、古遺址1處。
水庫搬遷工作實施時,對這些古建築,整體完好的整幢搬遷,房屋損壞嚴重的對其中的磚雕、石雕和木雕等構件予以保護。“傾向性的意見,是在當地及庫區周邊就地保護。”吳江稱,具體保護方式,還要研究決定。
聽取記者反饋的調查情況後,休寧縣文物局負責人汪濤表示,可能存在少數古建築未被列入調查評估對象,會在復查中對各個村落詳細走訪,盡量“補漏”,做到“應保盡保”。(記者 吳永泉)
鏈接
月潭水庫項目已列入全國大型水庫的建設規劃和我省水利發展改革規劃。也是我省及黃山市的重點大型項目之一。該項目位於休寧縣境內新安江主源率水河上,是一座集防洪、發電、灌溉、城鎮供水等為一體綜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樞紐工程。項目投資25億元。【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