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10—
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工作隊於長樂宮西北部、今西安市未央區漢城街道辦事處羅家寨村東北發掘清理了一座建築遺址,編為長樂宮
5號建築遺址。發掘面積
1369平方米,主要遺跡有
1座大房子(
F1)和
5座小房子(
F2—
F6)。房子周圍為庭院,庭院鋪磚。
F1四周圍以夯土牆,牆基寬
3.5—
5.5米,牆外側與庭院平,內側殘高0.14~0.5米。房子平面呈長方形,房內東西長
27米,南北寬
6.7米。房子地面低於庭院地面,為淺地下式建築。房內地面鋪磚,沿牆內側一周為平鋪條磚,中部則用條磚長側面立起南北向鋪成,鋪磚地面分別由南北兩側向中部傾斜,在房子中部形成一條東西向小水溝,水溝西高東低,底部東西向順長平鋪條磚。在
F1東牆之下埋設陶質五角形管道,管道在東牆西壁的開口正好與水溝東端相對應。
F2~
F6位於
F1的西北部,房子四周均為夯土牆,一邊牆上開門。房內地面有的鋪磚,有的為夯土,多低於庭院地面。
出土遺物多為西漢、新莽時期的建築材料,如磚、瓦、瓦當等,還有一些鐵器和銅錢,據此判斷遺址的時代為西漢、新莽。
F1為淺地下式建築,四周牆體很厚;房內地面不平,由南北兩側向中間傾斜形成一條東西向水溝,水溝的東端連接一條陶水管道,說明房內有大量積水需要排往房外。這些建築特征表明房子無法居住,推測可能用來藏冰:淺地下式的建築結構和寬厚的牆體具有隔熱保溫的作用,冰在貯藏過程中形成的融水,先是匯集到房子中部的水溝,再經東牆下的陶水管道排往房外。若
F1為藏冰之室不誤,
F2~
F6或可認為是相關管理人員處理日常事物之所。
據文獻記載,藏冰的建築在漢代稱作凌室,未央宮中就有不止一座凌室。長樂宮在漢初曾一度用作皇宮,惠帝以後一直是皇太後之宮。五號建築遺址應是這座重要宮城中一處藏冰的凌室遺址。在該遺址之北部、西部不遠處分布著多座同時期的宮殿建築,凌室內的藏冰,應主要就近供這些宮殿使用。
長樂宮凌室建築遺址形制獨特,系首次發現西漢時期的藏冰遺跡,為研究西漢建築的多樣性、西漢宮廷生活增添了新鮮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