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古琴,一杯香茗,對時人來講,不僅是品位的符號和格調生活的象征,而且是滋養現代人疲憊身心的醍醐甘露。聽琴品茶,用心去感悟琴韻茶香,是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心靈回歸,也是人們追尋悠然閒適生活的情懷體現。
茶道與琴道,同韻悟禅心
禅宗說:平常心即道。可見“道”原本是很平常的,無處不在,無事不顯,一切世法皆與正道相通不二,這也正是古德所說的“日用是道”。“道”在何處?就在幽幽茶湯裡,就在泠泠七弦上,就在我們生活的角落裡。
中國茶道講究:和、靜、怡、真,“和”是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人們通過茶來尋找生命的真谛,通過茶去學會做一個安之若素,從容淡雅,淡泊世事俗塵之人,俨然達到一種超然脫俗的處世之態。
而古琴則講究:清、正、平、和,其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琴者,情也;琴者,禁也。”撫琴品茗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修習這兩者均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參禅悟道,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韻,即是茶道和琴道所共同擁有的特征,可名之為“琴茶同韻”。
琴道講求“琴韻”,“音從意轉,意先乎音。音隨乎意,將眾妙歸焉。故欲用其意必先練其音,練其音而後能洽其意……則音與意合,莫知其然而然矣。”這裡所謂的“音從意轉,意先乎音”就是琴韻。心正才能意正,意正才能聲正。
茶道也講求“茶韻”。韻,是我們品飲茶湯時所得到的特殊感受,稱為“茶韻”。如品飲鐵觀音的“觀音韻”,品飲武夷巖茶的“巖韻”,品飲午子綠茶的“幽韻”等。茶韻離不開茶湯的色澤、香氣、滋味。色澤清雅,香氣純正,滋味醇厚,再加上葉底勻整,使品飲者身心得到愉悅,這就是茶韻。
因為琴茶同韻,都是屬於深沉內斂的性格,所以自古以來文人雅士,總愛在喝茶的時候聽琴,兩者相得益彰,茶有茶道、琴有琴道,古琴傳承了兩三千年,蘊含了豐厚的藝術價值以及人文精神,深受愛茶人士的喜愛。
撫琴覓知音,雅趣問茶道
琴茶之為用,得之於靜;琴茶之奧妙,主要在韻。是故識琴韻者,互為知音,識茶韻者,號為茶人。
琴茶一理,當心中的煩慮蕩淨,心神便與琴茶的韻律真正相合,最終也就達到了中國傳統文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理想境界。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就有聽琴品茶的雅趣,寫過《茶箋》的明代文人屠隆就曾說:“琴為書室中雅樂,不可一日不對清音。新者亦須壁懸一床,無論能操是否。縱不善操,亦當有琴。”
琴人多愛茶,茶人亦喜琴,今古如一,茶語既是琴音,茶道也是琴心,琴棋書畫詩酒茶,本就是首尾相望,意境相通。古琴有成者必懂得律本無相,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音貴悠揚,而茶道有境者必知曉“葉本無香,香顯於味,味至醇至本則出韻,韻貴清和本我。”異曲同工,觸類旁通,一琴一茶皆秉天機傲渺,相近如斯。
自古以來,琴茶之境一直是文人雅士所鐘情的人生樂事。而今,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寄情於這琴與茶的美妙之中,三五知己相邀於中式雅境,撫一曲琴,品一壺茶,風雅之極。在茶香琴韻中,領略傳統文化特有的琴茶之美,在琴與茶的美妙邂逅中,感悟心靈的寧靜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