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連市城子坦鎮順利通過遼寧省歷史文化名鎮評審團的驗收評審,被正式確立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這也是繼復州城鎮之後,大連市第二家鄉鎮獲此殊榮。
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很好,文物內涵豐富,文物遺跡類型比較齊全,人文和自然景觀結合較好,革命紀念意義事件也很深遠,具有重要歷史價值。”豐富的人文內涵讓城子坦鎮因文化基因而受到專家們的一致首肯。城子坦鎮黨委書記劉玉遠表示,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不僅有助於提高當地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有助於促進對文物資源的保護,同時也有助於提高招商引資的輻射力,下一步城子坦鎮將著手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城子坦鎮是一座充滿著神奇色彩的千年古鎮。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正式建遼東郡,城子坦屬沓氏縣。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為了防御倭寇侵擾,在這裡修築一座長1500米的土城,派兵戌守,把城堡定名為“歸服堡”(取倭寇歸順降服之意)。明末清初,歸服堡城因水陸交通便利,各地商人蜂擁而至,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化經濟中心。但外地人只知道這裡叫城子,居多的膠東人常以“某某疃”稱呼一個地方。因此在民國初期,城子疃這個名字形成了。1965年8月2日,遼寧省政府行文,將城子疃的“疃”字改為“坦”。
城子坦鎮有著厚重的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現掌握的文化遺存達70處。其中近代的建築群已申報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歸服堡已推薦為省級文保單位,三清觀、小白樓遺址、大城山土城遺址為市級文保單位。小珠山下層文化遺存塔寺屯遺址距今約6000多年,屬新石器時代遺址,為黃海沿岸島嶼、原始紡織、漁獵經濟的早期代表文化。清軍巡防營駐地舊址位於老古村李家臥龍屯,這裡就是當年打響了辛亥革命在東北第一槍的地方。
劇了解,城子坦鎮能夠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有春滿街這個百年老街。春滿街區是遼寧地區規模較大,保存最為完好、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街區,為後人留存了豐富的人文古跡。雖經歷近百年的風雨滄桑,這裡卻一直保留著20世紀初的空間布局和建築風格。原街區全長2000米,現存1280余米,有房屋460余間,住戶150余戶。房屋建築以硬山頂式的傳統樣式為主,間或硬山頂和庑殿頂式二層樓房。從對老街區進行保護挖掘,到成為大連市歷史文化名鎮,再到跻身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城子坦鎮在完成“三級跳”的同時,也加大了保護力度,出台了相關保護規劃。以“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為指導方針,規劃范圍為城子坦鎮域范圍內的文物古跡和歷史街區,重點為春滿街區。歷史文化街區的總面積約為6公頃,其保護范圍分為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范圍兩個層次。
(編輯: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