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古建七大屋頂形式

中國古建七大屋頂形式

日期:2016/12/15 0:36:35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對建築立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他那遠遠伸出的屋檐、富有彈性的屋檐曲線、由舉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翹的屋角(仰視屋角,角椽展開猶如鳥翅,故稱“翼角”)以及硬山、懸山、歇山、庑殿、攢尖、十字脊、盝頂、重檐等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加上燦爛奪目的琉璃瓦,使建築物產生獨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通過對屋頂進行種種組合,又使建築物的體形和輪廓線變得愈加豐富。而從高空俯視,屋頂效果更好,也就是說中國建築的“第五立面”是最具魅力的。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有哪些形式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庑殿式:庑殿式屋頂是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且四個面都是曲面,又稱四阿頂。重檐庑殿頂是古代建築中 最高級的屋頂樣式。一般用於皇宮,廟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單檐,特別隆重的用重檐,著名的如北京的太和殿。

2:歇山頂:歇山頂的等級僅次於庑殿頂。它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戗脊組成,故稱九脊殿。其特點是把庑殿式屋頂兩側側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來,形成一個懸山式的牆面。歇山頂常用於宮殿中的次要建築和住宅園林中,也有單檐、重檐的形式。如北京故宮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頂。

3:懸山頂,懸山頂式兩坡頂的一種。等次僅次於庑殿頂和歇山頂,是我國一般建築(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其特點是屋檐懸伸在山牆以外,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又稱挑山或出山。

4:硬山頂,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這種屋頂造型的最大特點是比較簡單、樸素,只有前後兩面坡,而且屋頂在山牆牆頭處與山牆齊平,沒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沒有變化。關於硬山這種屋頂形式,在宋代修纂的《營造法式》一書中沒有記載,現存宋代建築遺物中也未見,推想在宋代時,建築屋頂還沒有硬山這種形式。明、清時期及其後,硬山式屋頂廣泛地應用於我國南北方的住宅建築中。硬山式屋頂是一種等級比較低的屋頂形式,在皇家建築和一些大型的寺廟建築中,幾乎沒有硬山式屋頂。同時正因為它等級比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並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5:攢尖頂,無正脊,只有垂脊,只應用於面積不大的樓、閣、亭、塔等,平面多為正多邊形及圓形,頂部有寶頂。根據脊數多少,分三角攢尖頂、四角攢尖頂、六角攢尖頂、八角攢尖頂。此外,還有圓角攢尖頂,也就是無垂脊。攢尖頂多作為景點或景觀建築,如頤和園的郭如亭、麗江黑龍潭公園等。在殿堂等較重要的建築或等級較高的建築中,極少使用攢尖頂,而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壇內的祈年殿等卻使用的是攢尖頂。攢尖頂有單檐、重檐之分。

6:盝頂,是一種較特別的屋頂,屋頂上部為平頂,下部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為橫坡,橫脊數目與坡數相同,橫脊首尾相連,又稱圈脊。盝頂在古代大型宮殿建築中極為少見。

7:卷棚頂,又稱元寶脊,屋面雙坡相交處無明顯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於園林建築中,如頤和園中的諧趣園,屋頂的形式全部為卷棚頂。在宮殿建築中,太監、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