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韓國民謠《阿裡郎》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韓國民謠《阿裡郎》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日期:2016/12/14 9:43:09      編輯:古代建築史

  新華網巴黎12月6日電(記者尚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經過5日和6日兩天的審議,最終批准包括韓國民謠《阿裡郎》在內的27個新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入選的27個項目包括:阿爾及利亞特萊姆森傳統婚紗禮服及婚慶儀式;阿塞拜疆傳統樂器塔爾的制作與表演;韓國民謠《阿裡郎》;羅馬尼亞霍雷祖陶瓷工藝;西班牙科爾多瓦庭院節;法國布列塔尼傳統集體舞聚會;比利時桑布爾―默茲河間地區民俗游行;巴西累西腓狂歡節弗雷沃表演藝術;克羅地亞南部達爾馬提亞克拉帕多聲部合唱;厄瓜多爾草帽編織工藝;匈牙利毛焦傳統手繡;意大利克雷莫納小提琴傳統制作;摩洛哥塞夫魯櫻桃節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於3日在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開幕,將持續至7日,共有各國提交的36個項目申報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此前,會議已經批准中國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墨西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計劃列入非遺優秀實踐名冊;批准博茨瓦納卡特倫地區的陶器制作工藝、印度尼西亞巴布亞人的諾肯多功能袋手工制作技藝、吉爾吉斯斯坦傳統毛氈地毯工藝以及烏干達比格瓦拉傳統音樂和舞蹈4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教科文組織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給擁有者群體帶來認同感和歷史感,是確保文化多樣性與人類創造性的關鍵。根據教科文組織的要求,所有列入名錄的項目都必須符合其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迄今已有146個締約國,要求保護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和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及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以及傳統手工藝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由締約國大會選舉產生的24個成員國組成,是《公約》執行機構之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