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漫游千年綢都盛澤古鎮

漫游千年綢都盛澤古鎮

日期:2016/12/14 18:37:29      編輯:古代建築史

盛澤古鎮

    盛澤,這座以“日出萬綢、衣被天下”譽滿於世的古鎮,那一匹匹光彩奪目的綢,足夠令耀眼的太陽、飄逸的白雲遜色。千年光陰,千年綢絲,如果你來,定會讓你滿載而歸。

    綢韻盛澤,時光都袅如輕煙

    如果你來盛澤,記得來盛澤絲綢文化陳列館看一看。走進這扇門,有太多的驚喜與故事等待我們去品讀。

    品讀它,就像是在讀一部鴻篇巨制。被世人贊譽為“絲綢之都”的盛澤,早在明清時期就極為繁盛,各路商人紛沓而來進行絲綢交易。先後建造了金陵、任城、山西、紹興、寧紹、華陽、徽寧、濟東等八家會館。誰能想到一個鄉鎮,竟有八家會館,實乃全國罕見。

    盛澤絲綢文化陳列館裡,種桑、采桑、養蠶、制作成絲綢的歷史,通過實物、模型及各種資料全方位展示。吳绫、宋錦及各種絲綢制品,在這些栩栩如生的畫面裡,變得愈發生氣。

    這樣的時光,值得細細回味。品著它,那一刻才明白,有著精湛絲綢技藝的古鎮底色,是古老而悠遠的。它攬了四季,攏了一腔明媚,含了一灣柔波,守護了千年前的一顆凡心,與你相遇。

    舌尖盛澤,一口一份相思

    盛澤的絲綢如水,碧波微瀾。它的美,三分靈動,七分秀逸。如水的絲綢帶來了盛澤的繁華,舌尖上的盛澤帶來的則是另一番感受。

    沿著青石板老街,一路慢踱,遠遠的就聞到了一陣軟糯清甜的香味。這就是盛澤的盤龍糕了。盤龍糕的成名緣於一家名為金順記的糕點鋪,那時盛澤絲綢莊面林立,商賈雲集,但凡有何好吃的糕點,都能聲名鵲起,外銷甚廣。

    糕面上,點綴著紅色的玫瑰醬、紫色的豆沙、棕色的紅糖、白色的冬瓜條、象牙色的松子仁,再加上紅綠絲。缤紛的色彩組合在一起,遠望還真像一條色彩斑斓的蟠龍。

    盛澤大街小巷,賣盤龍糕的傳統店鋪不少。這糕點不僅好看,味道層次也非常豐富。米香、花香、油香、松子香,種種香味層層疊加,一口咬下去,那松軟清甜的口感,不粘牙來不粘筷,怕是吃了還想吃。

    沉醉盛澤,戀上這一腔一調

    品嘗過了盛澤有名的盤龍糕,不妨來祭祀蠶絲行業祖師的先蠶祠看看吧!

    清道光年間修建的先蠶祠,如今也已有170余年的歷史。古樸廟堂式的建築,飛檐斗拱,氣勢軒昂。旁側是八字形清水磚壁,樸素雅潔。再往前過柵門就是小廣場,拱門正中豎匾為祠名,兩側上方分別書寫“織雲”和“繡錦”。小廣場上置放的古老香爐,依稀可見昔日香客聚集時的繁盛。

    過門樓不遠就是古戲樓,下面的石板廣場延至正殿前,場地開闊,可容萬人。每逢小滿這一天,是先蠶祠最熱鬧的時候。為紀念蠶神生日,連續十天都有戲曲表演。昆劇、京劇、宣卷等,輪番上演。此時,十裡八鄉、天南海北的人們,都會趕來觀看。

    鑼聲一響,好戲就上演了。吳侬軟語的唱腔裡,人人臉上掛著笑容。那場景,像極了小時候看戲的畫面。似乎這麼多年都沒變過,古色戲樓,水池曲橋。

    靜靜地回想,看過的盛澤美景,品嘗過的美色,心裡似乎有了微妙的微醺感。它的時光,一腔一調皆有味。潤澤內斂,燦若芳華,寧靜淡然,古樸悠長,清香軟糯,這都是它的“味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