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日期:2016/12/15 8:14:58      編輯:古建築保護

新華社受權於3月17日全文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16日表決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決定批准這個規劃綱要。

  綱要共分為20篇: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發展新體制;推進農業現代化;優化現代產業體系;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構築現代基礎設施網絡;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改善生態環境;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全力實施脫貧攻堅;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第三十四章《建設和諧宜居城市》中提出,提高城市開放度和包容性,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延續歷史文脈,建設人文城市。加強城市空間開發利用管制,建設密度較高、功能融合、公交導向的緊湊城市。

加強對城市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的規劃管控。全面推行城市科學設計,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提倡城市修補改造。

  第三十六章《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中提出,加大傳統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鎮保護力度,傳承鄉村文明,建設田園牧歌、秀山麗水、和諧幸福的美麗宜居鄉村。

  第四十章《扶持特殊類型地區發展》中提出,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推動經濟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積極有序推進能源資源開發。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第五十一章《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提出,共創開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辦好“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發揮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等作用。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游、環保、衛生及中醫藥等領域合作。構建官民並舉、多方參與的人文交流機制,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博覽會等活動,鼓勵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化交流,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

  第五十五章《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中提出,加強兩岸人文社會交流。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兩岸同胞文化、民族認同。

  第十六篇《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其中,第六十七章《提升國民文明素質》中提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倡導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道德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生態文明意識。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研究宣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社會生活各方面。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行為實踐、制度保障,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堅定信念,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增強全社會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

  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活動並納入國民教育,繼承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文化傳統。大力推行和規范使用國家語言文字。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杜絕破壞性開發和不當經營。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振興傳統工藝,傳承發展傳統戲曲。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扶持民間文化社團組織發展。

  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發揮重要傳統節日、重大禮儀活動、公益廣告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普及科學知識,推動全民閱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深入開展惠民演出、藝術普及等活動。培育良好家風、鄉風、校風、行風,營造現代文明風尚。

  第六十八章《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中提出,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雙輪驅動,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為全體人民提供昂揚向上、多姿多彩、怡養情懷的精神食糧。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加強基層文化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文化建設幫扶力度。加快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加強文化產品、惠民服務與群眾文化需求對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繼續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推進文化業態創新,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游、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企業兼並重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深化公益性文化單位改革。推動文化企業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開展新聞出版傳媒企業特殊管理股試點。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落實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加強市場監管,提升綜合執法能力。

  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開放水平》中提出,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創新對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方式,在交流互鑒中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拓展文化交流與合作空間。推動政府合作和民間交流互促共進,增進文化互信和人文交流。推進國際漢學交流。完善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運營機制。支持海外僑胞開展中外人文交流。鼓勵文化企業對外投資合作,推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努力開拓國際文化市場。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先進文化經營管理理念,鼓勵外資企業在華進行文化科技研發和服務外包。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拓展海外傳播網絡,豐富傳播渠道和手段。打造旗艦媒體,推進合作傳播,加強與國際大型傳媒集團的合資合作,發揮各類信息網絡設施的文化傳播作用。打造符合國際慣例和國別特征、具有我國文化特色的話語體系,運用生動多樣的表達方式,增強文化傳播親和力。

(根據新華社受權播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整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