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徐州民俗博物館再現明清繁華 珍貴古建驚艷游客

徐州民俗博物館再現明清繁華 珍貴古建驚艷游客

日期:2016/12/14 22:03:31      編輯:古代建築史

徐州市民俗博物館把原來單獨封閉的翟家大院、余家大院、鄭家大院、劉家大院、權謹牌坊全部打通,形成了院院相連的盛世美景。於元旦1至3日全面向外界免費開放。這幾家大院是徐州明清古民居的核心部分,其精致美麗的古建築風格和獨到的民俗文化,引來數萬人前來觀看,游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真可謂萬人空巷,門庭若市,再現了戶部山昔日官宦人家商賈之地的繁盛榮華。

  為更好地挖掘徐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提升徐州城市品味、彰顯徐州文化特色,經徐州市委、市政府決定把徐州市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納入全市城建重點工程。通過對現有歷史文化遺產資源整合,保持較完整的明清至民國時期徐州較高的建築藝術水平,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建築風格承南襲北,體現“五省通衢”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整體延續徐州歷史文化的傳承脈絡。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歷史文化遺產遺跡,以較完整的明清建築、民國建築為主要風貌特征的歷史文化街區以及與民俗文化活動相關的重要歷史場所,精心打造了徐州市戶部山古民居群。

  徐州民俗博物館、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徐州市古建陳列館、鄭家大院、劉家大院、權謹牌坊隸屬於徐州市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明清建築保護中心。

  徐州市戶部山古民居建築群總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家大院坐落於戶部山東坡,院落分南北兩院,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房屋50間。劉家大院位於戲馬台景區北側,占地面積約為550平方米,房屋13間。權謹牌坊位於戶部山狀元街東側,占地面積約為350平方米,緊鄰鄭家大院、劉家大院。權謹牌坊(權氏祠堂),是徐州解放後保存下來的唯一的宣揚忠孝名人的紀念性博物館。由余家大院、翟家大院組成的徐州民俗博物館坐落戶部山南麓,緊鄰項羽戲馬台景區,占地6000余平方米,房屋160多間,是徐州明清優秀古民居的代表,也是蘇魯豫皖接壤地區唯一的民俗博物館,目前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鄭家大院、權謹牌坊、劉家大院、與戶部山頂部的旅游景點戲馬台形成了院院相連通的盛世美景。

 徐州民俗博物館(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徐州民俗博物館位於市中心戶部山東坡,以明清古民居建築群中的余、翟兩家大院為基礎修建而成,占地6000余平方米,有古民居55套(163間),是一座以收藏、展示、研究和傳承徐州地區文化遺產的專題性博物館。館捨依山造勢,錯落有致,布局巧妙,端莊工正,既有北方之渾厚,又有南方之靈秀,其中“鴛鴦樓”的建築風格及“內生外熟”的構築方法等,最具地方特色。

  徐州民俗博物館於2000年4月28日建成並對外開放;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 1月10日,經市政府批准增掛“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牌子,旨在充分利用物質文化遺產場館展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可以說是珠聯璧合,兩相輝映,使徐州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現館內陳列有徐州地區生產生活用品及民俗文物千余件,設有生活場景復原、婚俗生育、歲時節慶、地方戲曲、剪紙、香包、花燈、風筝等專題展廳,以及戲曲表演、民間工藝制作場所等。

  在這裡,您不僅能看到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還能欣賞到絢麗多姿、令人歎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州民俗博物館再現明清繁華 珍貴古建驚艷游客

 徐州民俗博物館(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徐州民俗博物館位於市中心戶部山東坡,以明清古民居建築群中的余、翟兩家大院為基礎修建而成,占地6000余平方米,有古民居55套(163間),是一座以收藏、展示、研究和傳承徐州地區文化遺產的專題性博物館。館捨依山造勢,錯落有致,布局巧妙,端莊工正,既有北方之渾厚,又有南方之靈秀,其中“鴛鴦樓”的建築風格及“內生外熟”的構築方法等,最具地方特色。

  徐州民俗博物館於2000年4月28日建成並對外開放;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 1月10日,經市政府批准增掛“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牌子,旨在充分利用物質文化遺產場館展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可以說是珠聯璧合,兩相輝映,使徐州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現館內陳列有徐州地區生產生活用品及民俗文物千余件,設有生活場景復原、婚俗生育、歲時節慶、地方戲曲、剪紙、香包、花燈、風筝等專題展廳,以及戲曲表演、民間工藝制作場所等。

  在這裡,您不僅能看到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還能欣賞到絢麗多姿、令人歎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劉家大院

  劉家大院位於戶部山的北側入口處,北鄰狀元街、鄭家院,南靠戲馬台。原宅占地近10畝,建築坐南向北,共有三進院落,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78平方米。院後後花園與1985年改建為戲馬台的一部分,主體建築於2000年進行了修繕。劉氏宅與戲馬台公園互相通聯。與崔家大院、鄭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張家大院、李家大樓、閻家大院等號稱戶部山八大家。

  大院的主人是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四世孫劉向,他是魏晉時期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學家,寫就一手文采斐然的詞賦,這位劉家大院的主人,為中國文學史的貢獻實在是卓越不群。劉向死後埋骨幾裡外的城北九裡山,他的後人和這所院落也隨之起起伏伏,直到民國,他的第七十四代傳人在戶部山重建門庭開了雜貨店,劉家大院才逐漸走向殷富的商途。

  根據它的地理位置及現狀建築的結構形式, 前院共有四個建築,功能分別是:門廳售票處、游客服務中心、文化展廳、茶室。游客服務中心,主要是宣傳推介、信息查詢、集散休息、紀念品展示售賣等短暫停留的小型服務點,同時也是戶部山民居群對外形象展示的一個主要窗口。該院主要有兩個功能分區:前院作為文化展示、服務中心、大眾茶室;後院作為該院的後花園,是游客休閒小憩的場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