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踏尋遼墓群和遼代古城遺址

踏尋遼墓群和遼代古城遺址

日期:2016/12/14 9:42:57      編輯:古代建築史

法庫葉茂台遼墓群於2005年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沈殿成 攝

法庫葉茂台遼墓群於2005年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沈殿成 攝
 

目前,法庫葉茂台遼墓群已得到良好保護。 沈殿成 攝

目前,法庫葉茂台遼墓群已得到良好保護。 沈殿成 攝
 

    沈陽3月7日電 (記者 沈殿成)遼寧省沈陽市的法庫縣,遼代時是契丹蕭氏後族的重要聚居地。蕭氏家族為遼朝第一任宰相蕭敵魯、第二任宰相蕭阿古只的後代,與遼朝著名皇太後蕭綽同為一族。蕭氏女性中有數人為皇帝的後妃,男性中有數人娶耶律皇族公主為妻。遼朝的蕭氏後族均生活在法庫一帶,道宗時期北府宰相蕭袍魯、天祚帝時期北府宰相蕭義等8位遼朝北府宰相都曾生活在法庫。

    遼代時期生活在法庫的契丹人建造州城、從事農業和手工業,並進行貿易往來,使當時的法庫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也為法庫積澱了豐厚的文化財富。

    迄今,法庫境內發現、發掘早、中、晚期遼墓數十處,古遺址200余處。

    記者隨沈陽市遼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在法庫境內踏訪了部分遼群和遼代古城遺址,這些遼代文化遺跡已成為了目前重要的文物古跡。

    葉茂台遼墓群位於法庫縣城西南45公裡的葉茂台鎮葉茂台村西聖跡山上,迄今這裡已發現遼代墓葬20余座,其中有的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加了這裡遼墓群發掘的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馮永謙介紹說,1952年春天,人們在山中發現一座用石條壘成的八角形壁畫墓,石板上男女人體像栩栩如生,墓中還有碗、盤、雞腿壇等遼代文物。

    1974年發現的契丹貴族墓葬(7號墓),不但隨葬品豐富,而且保存完整。墓葬主室正中停放一架木結構“小帳”式棺床,為歇山式九脊房屋。還有精雕的石棺,棺內有彩繡的袍衫、裾裳和刻絲海水金龍屍龛,以及水晶珠、瑪瑙管、金絲球等飾品,做工精良,造型美觀。墓中還有精美的瓷器,契丹民族的鞍馬具等。尤為珍貴的是棺床小帳內東西兩壁上掛著兩軸絹畫,一幅繪有山、樹木、樓閣、人物的《深山棋會圖》,一幅是繪有竹叢、麻雀、小兔的《竹雀雙兔圖》,為遼代早期繪畫。

    1975年發現的15號墓,有塗漆金龍執鼓、鞍馬具、鐵制嵌銀絲圖案提梁罐,還有兵器及大量的鐵甲片,反映了契丹民族精於騎射、骁勇善戰的特點。1976年4月發現的16號墓,為遼北府宰相蕭義之墓,墓內有壁畫《出行圖》和《歸來圖》繪有駱駝等,周圍有騎士和隨從人員;《捧酒獻食圖》繪有擺著食物的方桌和兩名皇袍葛巾,雙手捧杯的虬髯壯漢,壁畫線條流暢,顏色鮮艷,頗具北方民族生活特色。墓中出土的一方墓志,詳盡地記錄了墓主人蕭義的生平。在其它發現的墓葬中,都出土了大量的遼代珍貴文物。

    據介紹,1983年在美國克利弗博物館和納爾遜博物館召開有亞、歐、北美洲學者400余人參加的中國繪畫國際學術研究會,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楊仁恺應邀參加,並在會上宣讀了題為《葉茂台遼墓出土古畫考》的論文,引起國內外學者高度重視,從此葉茂台遼墓群聞名於世界,並於2005年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法庫葉茂台遼墓群已得到良好保護。

    位於葉茂台鎮西二台子村的渭州古城遺址,是法庫縣的又一重要遼代文化遺存。

    渭州城為土夯,平面呈方形,南北長315米,東西寬300米,牆坍寬10米,城壁外側有角台和馬面,有南北二門。

    按照歷史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研究考證,在遼朝時期法庫地區為東京道和上京道,不僅有國家行政州縣,同時還有諸王外戚陸續建立的個人私城(即頭下州)。現今境內保存的遼代城址達13座之多。在這些城堡中,居住的是契丹蕭氏家族中的重要一支,與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蕭太後(蕭燕燕)、蕭干同為一族。

    據考證,渭州城為驸馬都尉蕭昌裔(蕭匹敵)所建,是法庫境內遼代古城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蕭昌裔娶遼聖宗耶律隆緒之弟秦國王隆慶之女韓國長公主為妻,他二人死後很可能就葬在城北的聖跡山上。

    北府宰相蕭義的先祖是遼太祖的首任宰相蕭敵魯,其曾祖父蕭恭在遼聖宗時任夷離畢、平章事等官職,其居住地亦就在渭州城,故蕭義致仕回去到故裡,死後葬於聖跡山的祖宗墓地中。

    至今,渭州古城遺址在專家的指點下尚依稀可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