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城陽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峄陽古曲入選

城陽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峄陽古曲入選

日期:2016/12/14 9:42:33      編輯:古代建築史


 

  300年前的峄陽古曲,200多年的流亭千手佛廟山會,鄭玄與康城書院的傳說……記者27日獲悉,城陽區對外公示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次共有5大類9個項目入選。

  “明末的胡峄陽不僅精通周易,在音樂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峄陽古曲曾在民間一度流傳。”東流亭社區史志辦的劉世潔說,蔣清山創立崂山道教音樂外山派,孫笃先是古琴演奏家,胡峄陽在與兩人的交誼中,對音樂韻律、崂山道樂和古琴曲譜做了深入研究,創作形成了以儒家雅樂為主的韻律風格,但其作品後來逐漸失傳,現在留下來的曲段也殘缺不全。

  去年秋天,東流亭社區重新挖掘這一歷史文化,通過研究胡峄陽的文學著作及生活情況,結合民間流傳下來的曲段,進行琢磨整理,並成立峄陽古樂團。目前,已形成《梧桐秋月》、《燕子歸》等四首曲子。

  每逢農歷二月十九和十月十九,白沙河畔都會熱鬧非凡,持續3天的流亭千手佛山會已經成為幾代流亭人的記憶。“千手佛廟山會和北齋庵有關,這座古剎位於東流亭村南、白沙河北岸高埠上,建於唐朝。”劉世潔說,北齋庵內有一尊千手觀音木雕坐像,總高約2.5米,共有手臂48只,每只手中握有一件法器,其中兩手上舉於頭頂,捧一尊小佛像,千手佛廟由此而來。

  記者了解到,此次上榜的9個項目中,除了峄陽古曲和流亭千手佛廟山會外,還有鄭玄與康成書院傳說及寺後老燒鍋酒傳統釀制技藝、核雕技藝、蓋巾花邊傳統手工技藝、海鮮傳統腌制技藝、辛澤榮锲金畫藝術技法;還有一個曹氏回春齋中醫筋骨復位療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