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沒有傳承就沒有根,沒有祖宗就忘了一切。”以血緣為基礎,彰顯“根”的標志就是宗祠。宗祠,又稱祠堂。前面《保護大坪民間文化遺產——祠堂(一)》詳細介紹了祠堂的建築特點和文化功能,現在介紹一下祠堂的文化價值認識。
粘田登雲祖祠
祠堂:可以加深人們對祠堂文化價值的認識
祠堂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雖然帶有封建時代的文化色彩,但並不全是封建主義的東西,其中也有大量可供後人借鑒的寶貴文化遺產。
新竹房家祠
尤其是祠堂的牌匾和對聯大多出自名家之手,除了意境深邃及具警醒作用外,其書法石刻,也往往是書法愛好者學習欣賞的范本,對於地方史研究者來說,還是一份十分珍貴的研究史科。至於族中俊彥的人生軌跡、才識德范,則是成為激勵後代奮發向上的動力。
鐘家祠的牌匾
宗祠中最隆重的儀式是對祖先的祭祀。為了表示對祖先的崇敬、愛戴和酬謝,晉祠祭祀以及祠慶日的祭祀,均有著一整套嚴密嚴肅的祭祀程序。除了認真選擇祭祀日期,還會准備豐富的祭品,祭品除三牲或五牲外,還要加上各種齋菜、五果、糖品、煙、茶、酒等。其中一些祭品染成了紅色,紅色象征著喜慶和吉祥。祭祀的過程莊肅穆,通過祠堂祭祖活動,弘揚祖德,密切了血緣關系,聯系了族屬感情,強化了家族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敦親睦鄰,促進社會和諧。
祠堂:可以加深人們對祠堂人文歷史、內容和特點的認識
祠堂是歷史的教科書之一,它用自己獨特的存在方式诠釋一個村莊的時代文明。透過祠堂,人們可以約略看到一個村莊的發展,起了重大推動作用。這些傑出的人物分布在各個村莊,他們的故事伴著祠堂沉澱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已經被漸漸淡忘;而有些,因為特殊的原因,也許還不曾被人所周知。
梅洋仔魏家祠
祠堂中記載的名人事跡,既讓傑出人物名留青史,萬古長青,又鼓勵著後代從他們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來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充實人生,奮然前行,為社會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個人力量。
充分利用好宗祠文化資源,引導宗祠活動的健康發展,剔除封建迷信成分,發揮宗祠文化“以德育人”和凝聚力量的功能,培育時代道德風尚,讓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先進文化占領祠堂陣地。如此,才能讓傳統宗祠文化在新世紀的文明建設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