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撤鎮設街 113個街鎮將撤並為96個
日期:2016/12/14 9:41:03   編輯:古代建築史5月15日,南京召開全市綜合改革工程會,《關於實施綜合改革工程的意見》一出台,就在南京各界引起強烈反響。不少專家學者表示,南京綜合改革工程的實施,將成為南京“十二五”實現率先大業的關鍵助推力。
到明年,浦口和六合的“鎮上人”將全部成為“街道人”。前天,南京綜合改革提出優化街道行政區劃和村居布局的一系列方案。記者了解到,在南京“撤鎮設街”時,變更的行政區域將與保護古鎮的歷史地名相結合。
113個街鎮整合為96個
根據規定,按照“人口規模適度(5萬人左右),加強管理服務,促進開發園區和行政區協調發展”為原則,並考慮獨立的地理單元和歷史文化傳承,南京將合並調整街鎮行政區劃。據悉,今年年底前調整完成後,南京現有的113個街鎮將整合為96個左右。
南京民政局趙軍副局長對此解釋說, “南京目前共有113個街鎮,其中84個街道29個鎮,這113個街鎮應該說還是比較多的,而從省內城市來看,蘇州、無錫現在分別為93個和83個街鎮,”他進一步表示:“目前我們南京有43個街鎮人數在5萬人以下,其中20個街道23個鎮人數在5萬人以下,因此為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相對平衡,並考慮到文化要素,我們考慮合並調整街鎮的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趙軍說,這次鎮和街道區劃調整的權限將由江蘇省政府來審批。而政區劃調整以後,便可集中有限的財力、人力、物力加速城鎮化發展。
“撤鎮設街”尊重歷史地名
此外,南京還將“撤鎮設街”,逐步實現市轄區全部為街道辦事處的建制。其中,今年浦口、六合區大部分鎮實施撤鎮設街;溧水和高淳兩縣政府駐地鎮爭取列入省縣城鎮撤鎮設街區劃改革試點。而到2013年,浦口和六合區全部鎮實施撤鎮設街、溧水和高淳兩縣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的開發區所在鎮視情實施撤鎮設街。
據了解,我國《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10萬人口以上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應當設立街道辦事處。而撤鎮設街變的不僅是名稱,更是給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主要是由鄉鎮管理模式向城市管理模式轉變,其工作重心將轉到城市建設管理上,目的是強化社區建設、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而在南京“撤鎮設街”的工作中,記者留意到:工作將著眼於統籌城鄉發展、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大局。
實際上,一個歷史地名就是一座城市的歷史,而南京歷史悠久,許多古鎮的地名都有豐富的內涵,歷史沿革最早可以追述到春秋。因此,南京在積極穩妥推進撤鎮設街的同時,還會把撤鎮設街與農村新城鎮建設、歷史地名保護相結合。
“村委會”變“社區村委會”
隨著農村非農業人口逐漸增多,村委會的職能也發生了變化。據悉,2012年南京還將完成32個“城中村”撤並和45個“村改居”任務,而到了2013年,南京的“村委會”將統一改稱為“某某社區村委會”。不過,有關人士強調,這也是一項政策法規性非常強的工作。
設立社區不是簡單地將村委會“換牌子”,社區的劃分主要是按照便於社區服務管理,便於開發社區資源,便於社區自治的基本原則,並結合地域性、認同感等因素科學劃分社區和居民小組范圍,民主推選產生居民小組長。而在管理上,將突出“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逐步建立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和自然的協調發展。
企業改革,實行了三聯動改革:資產、人員、負債一起處理,很多國有企業都重新煥發了活力。”汪曉寧表示,如今的四大產業集團,包括南鋼集團等等,有現在的發展都是十年前改革的成果,這些也為十年後的南京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汪曉寧告訴記者,當時正處在改革的關鍵時期,國有企業如果沒有當年那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如今的進一步深化改革也就無從談起,應該說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關聯。
南京市發改委巡視員周能武回憶說,10年前的改革大會出台了國有企業制度改革和經營制度改革措施,推出了一整套改革體系,“包括資產要重組升級和評估,同時資產的掛牌也完全市場化操作。”周能武指出,可以說,南京當年的改革做法走在了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