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是傳統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期:2016/12/14 22:02:16   編輯:古代建築史最高標准:君子五常
孔子說“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這就是傳統文化中對為人處世的最高標准,被稱為“君子五常”,就是說凡是君子就應該具備這五種道德品質的意思。數千年間,聰明的古人就用這五個字讓世界更美好。
最低標准:行善事則為君子
君子既是一個做人的高目標,又是一個做人的低標准。唐太宗在《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中說:“君子、小人本無常,行善事則為君子,行惡事即為小人。”為人處事中的每一次崇德向善的選擇,都是在行君子之風和君子之道,只要在人生長途中堅持不懈地修身,就是真君子。
君子之道
“君子”強調的是日常人性的修養,任何地位職業的人都可以成為君子,古代就有仕君子、商君子、文君子、民君子之說。做人要做君子,這是數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擇,也是今天每個中國人應有和樂於做出的選擇。今天,隨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進,中國人內心的君子種子也被喚醒。踐行核心價值觀成了現代君子修煉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