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遺址昭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賓客下古鎮新榻,睿知鑄燦爛文化,”這裡就是巴人古鎮氣都之鄉——宣漢縣普光。
普光鎮是巴人文化的發源地。普光鎮因普光寺而得名,普光古寺始建於宋朝初期,取佛光普照之意,是當時包含縣城多寶寺等在內的三大古寺之一。早在4800年前,巴國先民曾在羅家壩這裡繁衍生息,考古專家通過出土的銅器、铖、矛以及銅印章、珍珠等文物的鑒定,是20世紀未四川省發現面積最大的史前文化遺址。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已被列入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通過初步發掘共出土青銅器、陶器、石器等2000多件珍貴文物,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
普光鎮是儲藏天然氣的聚寶盆。這裡天然氣預測儲量高達2510億立方米,是迄今中國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裝海相天然氣田,已被國務院列入“川氣東輸”項目的重點工程之一,天然氣淨化廠也是亞洲生產規模最大的脫硫廠,占地3384畝,12列生產線年產淨化氣量(商品氣)達85億立方米,迎來了普光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普光鎮是風光旖旎的風景之鄉。全鎮9個行政村,3個社區,68個社,近3萬余人,平均海拔595米,總面積12萬畝,幅員遼闊,境內山川秀美,交通便捷,中河從城口縣蜿蜒而至,後河從萬源市奔騰而來,相抱於場鎮之濱,交匯於江口湖內,北斗楊侯兩山遙相對峙,群峰蒼翠,濃綠欲滴,江口湖庫區依鎮而過,古鎮新姿,倒映水中,令人心曠神怡。走水路乘快艇40分鐘直抵縣城,陸路30分鐘可抵達宣漢和達州市城內,達陝高速公路穿腹而過,並在普光天然氣淨化廠開設了進出口,壤渝鐵路擦身而過,與境內“三橫三縱”的水泥公路網絡,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線,村村通水泥路,全國最大規模的天然氣脫硫廠已竣工投產。
該鎮以“脫硫廠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著力打造現代小城鎮建設,銅坎社區新區開發拔地而起,高樓林立,錯落有致,老街舊房仿古維修,濱河大道成功修建,現代樓房建設日新月異,煥然一新,把普光場鎮建成萬人居住的集貿大鎮。以“巴人文化遺址”為依托,大力開發旅游資源,打造老街“天井回廊式”古風建築風格,修復完善具有觀賞價值的廟宇、寺院、祠堂、牌坊、戲樓等舊址風貌,充分利用江口湖尾部的水域優勢,興辦天然游樂場,建設特色農家樂,添置旅游休閒船,生產銷售具有巴人風味的地方特色紀念品,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提高住宿和餐飲檔次,改善服務質量,以最誠摯的熱情,迎接四方賓客。豐富的自然資源,厚重的歷史文化,為普光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普光更加美好的明天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