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文物局委托上海市測繪院承建的“上海市不可移動文物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經專家評審,順利通過驗收。該系統可實現不可移動文物的三維可視化管理,可以直觀、便捷地查詢相關文物的外觀、空間位置、保護范圍等情況,極大地促進上海的文物管理、服務和研究等工作。
上海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歷時四年多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全市新發現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紀念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1802處,合計調查登記4432處。如何對大規模的文物古跡實行智能、科學、動態的管理,對文物管理部門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上海市文物局綜合運用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三維激光掃描等先進技術,建立了“上海市不可移動文物管理地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基於全球領先的GIS技術與服務提供商Esri公司的ArcGIS產品搭建而成,將運行於上海市政府公眾信息網之上。它為每一件文物建立了一份電子檔案,收錄了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實體記錄檔案和相關信息。而且,系統可以精確定位全市所有不可移動文物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狀況,還可多場景多視角地查詢和浏覽不可移動文物的外觀、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和周邊自然環境情況等,為文物的分析、保護、修繕和管理決策提供便利,極大提高文物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
此外,系統還能及時對外公布不可移動文物的可公開信息,方便展開形式多樣的文物知識交流、文物保護宣傳和咨詢服務,提高相關管理部門的文物保護意識,滿足公眾對文物知識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據上海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現代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於文物管理領域,是留存歷史財富、傳承文脈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文物事業科學發展的戰略需要。“‘上海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將滿足不可移動文物的日常管理需要,打破文物系統各單位間的信息壁壘,促進文物管理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共用,為全市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服務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