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山東即墨雄崖所古城

山東即墨雄崖所古城

日期:2016/12/14 18:43:59      編輯:古代建築史

山東即墨雄崖所古城

雄崖所古城南門

    雄崖所古城位於山東省即墨市豐城鎮東北部,是明洪武年間為防御倭寇來犯所建的海防城堡。因城堡遙望東北方向白馬島上的雄偉斷崖,故得名“雄崖守御千戶所”,簡稱“雄崖所”。600多年的變遷,這個曾經抵御過無數次外敵侵犯的海防重地演化為現今的“中華歷史文化名村”,曾經駐扎於這裡的軍戶後代也成為了現在雄崖所村的村民。日前,在當地人員的陪同下,記者一行前往雄崖所村,感受那裡歷經的滄海桑田,聆聽它數百年的歷史。

    雄崖所古城威武猶存

    經過600余年風吹日蝕、戰火洗禮的雄崖所古城南城門依然給人一種雄偉壯觀、堅不可摧的感覺。

    城門樓上高懸的題額,仍能看出“奉恩”二字。豐城鎮宣傳部主任張世巖向我們介紹,古城的城牆曾經修葺過,但所用材料大部分仍是明朝初建時的石磚。走進南門的城門洞,腳下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兩旁內壁的夯土與石磚,仿佛在告訴我們,“金戈鐵馬”曾經從這裡奔騰而過,荷鋤牽牛的農戶曾經從這裡往來於集市、農田間。通過門洞時,可以仰見題額的“迎熏”二字。張世巖說,和暖的南風又稱“熏風”,溫煦美好。因此,“迎熏”有取“迎來吉祥”之意。

    同行的即墨市史志辦干部孫春介紹說,據《明史》及清同治《即墨縣志》載,隨著包括雄崖所在內的山東半島巡檢、衛、所海防體系的建置完備,再加上明朝時國家對海防訓練的重視,這些以防為攻的城池對倭寇起到了震懾作用,並使其不敢輕易來犯;也正因如此,“無用武之地”的雄崖所在清雍正年間被裁撤。

    來到北門遺址,只有原北門正對的一堵照壁猶存,據說也是後人在其坍塌後仿古堆置而成。北城門原有東西相對的兩門,目前僅西門依然矗立。當地人張大爺指著西門的題額告訴記者:“題額上的‘威武’二字是雄崖所城一‘奇’,奇在‘威’字右上一點被寫在了橫的下方。”據當地民間流傳,“威”字並非寫錯了,乃表達軍士們誓把海賊趕出家園的決心。

    雄崖所文化研究薪火傳承

    雄崖所村作為我國古代海防城池的代表性遺址,其見證的時代信息不僅展示於歷史遺跡上,更在一代又一代的雄崖所人及他們的民俗文化中承載和體現。

    現在的雄崖所村居民大多為當年建城軍戶的後人,姓氏較為集中,其中“一李雙王陳韓陸”六大姓氏家族的先祖都曾任過雄崖所千戶、副千戶等。雄崖所村人十分注重家族歷史的保存,歷經多個朝代的更替,依然保存有先祖留下的珍貴族譜。走訪中,李氏家族第19代後人李正良向記者展示了家族族譜。這本李氏族譜紙張已泛黃,封面和頁邊角都已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但譜中每一頁清秀的小楷,依然筆跡清晰、莊重嚴謹。據該族譜記載,李氏第三代先祖因立戰功,成為第一個被明廷派駐雄崖所的千戶,並帶領駐地軍戶修建了此次記者走訪的海防城堡。據介紹,這樣的族譜在雄崖所村還有很多,大都有幾百年歷史。孫春感慨說:“青島的歷史是從即墨這裡生根發芽的。當年遷徙的軍戶成為歷史上即墨的主要人口組成部分。今天,不斷有來自遠方的人們來這裡尋根問祖。”

    歷史上,有很多當地學者自發地從事雄崖所的遺跡保護與歷史研究工作。清末時,雄崖所村一位叫姚夢白的禀生通過查閱史料和實地考察,詳細考證了雄崖所歷史上很多的建置細節問題,並著《雄崖所建置沿革志》一書。即墨市譜牒研究會會長黃濟顯,長期致力於即墨古城歷史考證與研究工作,目前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黃濟顯倡導成立的即墨市譜牒研究會,通過對地區家族史的收集、研究,為當地歷史文化的保護,甚至為完善地方史、國家史等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雄崖所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明史研究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研究雄崖所古城及雄崖所村能夠為我國明史研究提供具有價值的史料,豐富對明朝軍事建制的了解。衛所制是明朝主要的軍事制度,為明太祖創立,至清乾隆時被部分廢棄。如《雄崖所建置沿革志》所考察的雄崖所建置史,就是明朝龐大軍事建置的縮影。《即墨市志》主編顧問孫鵬表示,目前學界對於明朝衛所制度的研究尚存一些爭議。如對於雄崖所與鳌山衛的隸屬關系,在明史資料的查證上就存有疑點。《明史·兵志》認為,“所”隸屬於“衛”,因此學界普遍認為雄崖所隸屬於鳌山衛;但《明史·職官志》載,守御千戶所不隸屬於衛,“而自達於都司”。這與前者在隸屬關系上產生了出入。

    黃濟顯認為,開展雄崖所村軍戶家族族譜研究,對明朝軍戶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考證價值,豐富了對明朝海洋史的認識。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曲金良認為,對包括雄崖所在內的山東半島沿海衛所進行選址建築、內在布局等的歷史地理因素研究,可以從史地角度了解明代海防的形成發展與功能特點,同時也有益於為現代海防建設提供參考建議。

    此外,明代海防衛所型古村落面臨的保護與開發工作也是需要各界關注的問題。走訪時,張世巖表示,“雄崖所古城內包括民居在內的很多建築破損嚴重,住戶們向政府申請重建開發。因為這些建築是歷史遺跡,如沒有較好的保護和改造方案貿然開發,恐怕會毀壞這些文化遺產。”對此類問題,長安大學建築學院學者蔡輝表示,明代海防衛所型古村落是我國傳統古村落的一種特殊類型,集歷史、軍事、濱海文化於一體。對這類遺跡的保護開發工作,應堅持重視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的整體性、維護歷史建築的原真性、尊重歷史痕跡的可讀性、考慮古村落發展的永續性等四個理念,並以理念為指導,結合相關成功改造案例,探索具體且有針對性的保護與開發方案。

推薦閱讀:

南京毗盧寺

丹江口靜樂宮

洪聖殿 潮連人的根之所在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霧鎖崇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