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五裡長街“口”文化

五裡長街“口”文化

日期:2016/12/14 9:39:51      編輯:古代建築史
“民俗老物件文化展室”中收藏的上世紀八十年代門牌、胡同標牌講述著長辛店古鎮的“口”文化。 “民俗老物件文化展室”中收藏的上世紀八十年代門牌、胡同標牌講述著長辛店古鎮的“口”文化。
  長辛店鎮老街五裡長街,兩側各種商販雲集,騎自行車是最快的交通方式。 長辛店鎮老街五裡長街,兩側各種商販雲集,騎自行車是最快的交通方式。
  這裡曾是長辛店平漢鐵路員工浴池,雖然現在已經成了大雜院,但仍有不少慕名而來的訪者。 這裡曾是長辛店平漢鐵路員工浴池,雖然現在已經成了大雜院,但仍有不少慕名而來的訪者。
  提勺打醬油、蜂窩煤取暖……這裡人們仍保留著舊時的生活方式。 提勺打醬油、蜂窩煤取暖……這裡人們仍保留著舊時的生活方式。
  社區居委會內一間20平方米的平房裡,整齊擺放著各種老物件。 社區居委會內一間20平方米的平房裡,整齊擺放著各種老物件。
  長辛店裡胡同最窄的是趙家胡同,最窄處不足一米,僅容一個人推自行車走過。 長辛店裡胡同最窄的是趙家胡同,最窄處不足一米,僅容一個人推自行車走過。
 

  51歲的尹喜軍是土生土長的長辛店人,長辛店的大街小巷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裡。

  古鎮長辛店位於豐台區永定河西岸,是一條具有近千年歷史的老街,它曾是西南進京的必經要道,享有“千年京西第一驿”、“中國北方工人運動的搖籃”等諸多美譽。如今,長辛店古鎮將要改造,一些有心人試圖為老鎮留住歷史的記憶,尹喜軍就是其中的一位。

  長辛店的長街上,有老爺廟、清真寺、火神廟、娘娘宮等古跡。古鎮上現存70余條胡同,可算北京胡同最多、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這裡的胡同文化與北京南城的胡同文化一脈相承,但胡同卻不叫“胡同”,大都以“某某口”命名,使長辛店古鎮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口”文化。大寺口、曹家口、車店口、祠堂口、留養局口……在這些大大小小、縱橫交錯的胡同中,隱藏著一座座精致古樸的老宅院,“口”與“口”相互交錯,彼此串通,每一條“口”都通向老鎮的“五裡長街”。據考證,這些“口”的命名大多與胡同內的店鋪、寺廟、私宅有關。“口”文化是老鎮人市井生活的標志,是長辛店胡同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長辛店古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尹喜軍工作的合成公社區居委會,以他為首的熱心人成立了“長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區民俗文化挖掘搜集整理小組”。他們出版了“合成公社區小報”,建立了“民俗老物件文化展室”,向社區居民征集胡同來歷、老物件、老照片、民俗傳說等。在社區居委會內的一間20平方米的平房裡,整齊擺放著他們收集來的民間油燈、幻燈機、跑旱船的驢、兒時的小木槍等等。除此之外,他還以挖掘保護老鎮民俗文化為題材,自編、自拍、自己制作了“生我養我長辛店”的DV,希望在老鎮改造後給後人留下更多的民俗文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