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從路孔到萬靈 古鎮演繹完美嬗變

從路孔到萬靈 古鎮演繹完美嬗變

日期:2016/12/14 9:38:28      編輯:古代建築史


  2013年9月24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路孔鎮更名為萬靈鎮。“萬靈”,這個被塵封兩個世紀的名字重新回到世人面前,繼續勾勒它450年的滄桑脈絡。

  更名僅僅是當地政府促進古鎮發展的眾多舉措之一。從深入挖掘歷史內涵到精心打造新的景觀景點,從古鎮建築的保護修葺到農民新村的改造建設,從扶持古鎮傳統商業到積極引入新興文化產業,萬靈在古鎮發展問題上的深謀遠慮逐漸浮出水面。

  隨著一項項政策的落實、一個個項目的推進,古鎮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舞台上正演奏著一曲新的樂章。

  古鎮更名 追根溯源 提升內涵

  近年來,在旅游產業日益壯大的推動下,各地依托古鎮發展旅游的步伐也隨之加快,但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鮮明、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成為阻礙古鎮發展的瓶頸。

  怎麼突破?如何突破?這個問題同樣也擺在萬靈鎮黨委、政府面前。

  “古鎮的關鍵在於‘古’,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先理清歷史脈絡。追根溯源才能找出特色,明確定位。”萬靈鎮黨委書記鄒光武這樣看待古鎮發展破題之道。

  為此,全鎮上下一心,展開了對古鎮歷史的深入探究。通過翻查大量歷史資料,走訪古鎮居民,工作人員驚奇地發現“路孔”的稱呼僅有200余年歷史,而“萬靈”的稱呼遠在路孔之前,有450多年的歷史。其中的萬靈寺更是可以追溯到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曾與大足石刻、樂山大佛齊名。這一發現,為古鎮更名提供了有力的歷史依據。

  為更好地還原古鎮歷史,弘揚悠久的古鎮文化,經過反復論證,在全鎮98%的居民支持下,路孔決定更名為萬靈。

  “更名不是噱頭,是古鎮追根溯源、拓展內涵、提升品質的契機。”在鄒光武看來,更名為古鎮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怎樣抓住機遇?萬靈鎮根據發展的需要,首先對古鎮區域制定了整體、科學的發展規劃,重新對古鎮景區生態保護、河道水利保護、環境監測、土地開發等方面進行科學性、有效性、合理性評估。當前,萬靈鎮擬投入資金3億元,運用最新的科技手段重建和修護殘損古建築,同時對當前古鎮的環境污染進行治理、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此外,為了進一步促進古鎮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完善古鎮的旅游服務功能,萬靈鎮正為產業拓展積極籌備,將重點打造和優化以景區景點、主題公園、康療養生區、特色旅游村寨、特色博物館為主的休閒度假行業及以旅行社、酒店、餐飲、會議等為主的接待行業。

  從昨天的路孔到今天的萬靈,更名後的古鎮,內涵更加豐富、風景更加宜人、功能更加完善、服務更加周全。

  古鎮建築 保舊建新 延續歷史

  建築是延續古鎮歷史的靈魂、弘揚古鎮文化的載體,其所攜帶的歷史信息、所涵蓋的歷史文化淵源是不可多得的財富。近年來,萬靈鎮在榮昌縣城鄉建委的大力支持下,古鎮內的古代建築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修繕。

  2012年,萬靈鎮投入資金25萬元修復了恆升門和太平門兩道古城門;同時投入資金500萬元實施了古鎮“一街五景”建設工程,對新街1萬余平方米建築進行整治,統一了風貌;對明清老街70余戶1.3萬平方米的傳統民居進行了維修重建,修復了趙氏宗祠門廳和爾雅書院等古建築。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湖廣會館的修復。湖廣會館作為古鎮裡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為宏大的建築群之一,歷經數百年的風雨侵蝕,古建築早已殘損不堪。通過此次修復,湖廣會館修舊如舊,無論從門廳到廊道還是從戲台到前殿,都還原了當年的歷史景象。

  修護重建為古鎮聚集了人氣,越來越多的游人前來一睹古鎮的容貌。“老街還是那條老街,古鎮還是那個古鎮,可街道變整潔了,房屋變結實了,來店裡的游客變多了。”在古鎮做了七八年生意的陳剛講述著古鎮的變化。現在,他的生意正隨著古鎮的揚名越發紅火。

  古鎮的發展不僅讓陳剛這樣的古鎮居民得了實惠,也讓周邊鄉村跟著“沾光”。為進一步加強城鄉統籌發展,強化古鎮的帶動效應,促進周邊農戶發展鄉村旅游實現增收致富,去年,萬靈鎮啟動了大榮寨社區農民新村建設,完成了玉鼎村石竹灣農民新村修建工作並已交付使用。同時配合縣城鄉建委,完成了古鎮旅游公路沿線286戶民居的風貌整治。古鎮整體建築風格得到了較好的統一。

  萬靈鎮的新農村建設,不僅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同時也為村民找到了一條致富路。

  古鎮文化 融匯古今 齊聚人氣

  “別小瞧我這十幾桌的鋪面,可是有好多大明星都來我的店裡吃過魚。”在古鎮開了兩年魚莊的老板娘陽飛一臉的驕傲。她口中提到的大明星就是前不久在萬靈影視文化基地拍攝電視劇《填四川》的劇組演職人員,其中不乏國內一線知名演員。

  萬靈影視文化基地是萬靈鎮黨委、政府推動古鎮旅游發展的又一創新之舉。該基地的建成對萬靈古鎮旅游開發有著重要的裡程碑意義,這標志著萬靈古鎮從此將借助各類影視作品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知名度、影響力將會大幅提升。

  目前,萬靈影視文化基地一期約5000平方米的古縣衙、古商鋪和縣衙廣場的建設工作已經完成,二期工程中極富傳統文化底蘊的寧徙家院、徽式家園和廣式家園也已經完工。

  “影視營銷的成本低、覆蓋廣,同時還能為古鎮的傳統餐飲、住宿帶來拉動作用,更大范圍地提高古鎮聲譽。”萬靈鎮鎮長桂小高道出了修建影視文化基地的初衷。據了解,目前已有數個影視劇攝制團隊與萬靈鎮接洽,准備將這裡作為拍攝地。

  為進一步給入駐劇組提供更好的拍攝條件,萬靈鎮著力為古鎮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投入資金42萬元整理民間文化,適時開展纏絲拳、年豬節等民俗活動。同時,啟動了新建摩崖石刻、重修萬靈寺等工程,力求增強古鎮的歷史厚重感。

  一個渝西“烏鎮”、榮昌“周莊”,正漸行漸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