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洪聖古廟
日期:2016/12/14 18:48:53   編輯:古代建築史古廟整個建築為磚瓦木結構,灰色青磚,翠綠屋頂。大門上方雕刻著“洪聖古廟”四個大字。
至今古廟香火旺盛,每到節日就有大批村民前來祈福。
一名老人坐在古廟前靜穆的小院裡休息。
古廟內的拱門
在西南南岸村流傳著一個故事:許多年前,洪聖古廟原本是當地徐姓家族的一個小祠堂,突然有一天,從北江江面上突然漂來一座神像,村民們用竹竿把神像推走,但過不久神像又重新漂了回來。最後,村民們就把神像安放在祠堂裡,久而久之,祠堂就變成了洪聖廟。
這個有著傳奇故事的古廟,已有數百年歷史,至今香火旺盛,每到節日更是有大批村民前來祈福。洪聖古廟成為南岸村民民間信仰的載體,也成為村民們身份認同的識別器。
數百年歷史古廟保存完整
昨日上午,記者從沙頭戰備渡口乘坐渡船橫穿北江,來到南岸二甲村。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記者順利地在基圍邊找到了傳說中的洪聖古廟。
這是一座規模並不宏大的廟宇,整個廟宇寬不過10米,進身也只有15米。古廟被一片民居包圍,屋前有一塊小空地,整個建築為磚瓦木結構,灰色青磚,翠綠屋頂。大門上方雕刻著“洪聖古廟”四個大字。門廊上壁畫精美,雕塑栩栩如生。
這是一座兩進式建築,兩進之間由天井相連,中間用镂空牆相隔。前廳空蕩無物,後廳為洪聖正殿,正中供奉著洪聖大王,兩側有四個神像,左文右武,每側分別有兩個神像。廟內香火旺盛,並有專人看管。
根據廟內碑刻記載,該廟先後於清光緒及民國兩次重修,但始建年代就未能考究。據二甲村現年70歲的徐紹初老人說,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古廟的神像等曾被毀壞,到1996年,村民們開始籌錢重修古廟,延續香火。
關於古廟的集體記憶
古廟對於南岸村民而言,不僅是一個祭拜的地方,也是村裡的公共空間,更是兒童們玩耍的好去處。“記得我只有幾歲的時候,就常跟年紀相仿的伙伴到古廟裡捉迷藏。”徐老伯說,60多年前,神像還在,調皮的他們還鑽到神像的肚子裡,讓伙伴們找不到。說起那段兒時趣事,徐老伯笑著說:“那時不懂事,真是很頑皮!”而南岸村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洪聖古廟就位於北江邊,見證了南岸和北江的歷史變遷。“以前大堤沒有這麼高的。”徐紹初指著基圍說,只高出洪聖古廟前地面約1米,站在古廟前就可以看到滔滔北江,從北江上遠遠地就可看到古廟。“一到漲水的季節,經常會被水浸。”徐伯說,現在基圍加高了,從此南岸基本告別水災,但古廟也隱沒在基圍裡面了。
古廟緊密聯系南岸村民
洪聖廟供奉的是洪聖大王,又稱洪聖爺或赤帝,是中國南方有名的神祇。洪聖本名洪熙,是唐代的廣利刺史,他熟悉天文、地理、數學,曾設立氣象台來觀察天氣,為漁民商旅減低出海的風險。皇帝得知他的功績,於是追封洪熙為廣利洪聖大王,在沿海為他興建廟宇。每年農歷二月十三日為洪聖爺誕,不少地方均有大型慶祝活動。
洪聖廟不單單只存在於南岸,在珠三角許多地方均有洪聖廟。著名的廣州南海神廟祭拜的就是洪聖大王,在蘆苞獨樹崗也有洪聖廟。
洪聖大王是南岸民間信仰唯一祭拜的神祇,也是社區神祇。每逢節日,村民都會到廟裡祈福,而村裡哪一家人要辦喜事,都會請出神像,以祈求平安。著名明清社會經濟史專家羅一星談到蘆苞祖廟時說,蘆苞祖廟把附近社區緊密聯系起來,其價值超越了宗教,超越了民間信仰,蘊藏著中華文明的精華。其實,對於南岸而言,洪聖古廟也把周圍的村民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彼此身份認同的識別器。
推薦閱讀:
濟渎廟:一座幾乎被人遺忘的古廟
錢四娘宮廟遷建爭元旦前完工
巴塞羅那:承載兒時記憶的建築不隨便拆
沉睡175年見天日 江津驚現清代貞節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