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的千年古寺之白鷹寺
日期:2016/12/14 18:40:35   編輯:古代建築史如今要說起白鹿原,可以說絕大多數人就會想起白鹿原上的北原,而可能很少有人去關注南原。其實,南原和北原只是被長長的鯨魚溝隔開著。南原上也有著許多珍貴的文物或者遺址,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千年古寺——白鷹寺。
白鷹寺的傳說和過去
在南北朝時期,皇室對鷹特別寵愛,據史料記載,北齊對鷹就像對自己祖先一樣,規定鷹不能射之,不能圈養,飼鷹者,稍割犬肉以飼之,鷹寺因東邊有條溝叫白鷹溝而得名.這條溝就是今日的沐浴溝。至於白鷹寺真正源宗,還要歷史學家去證實吧,這只是民間說法而已。
白鷹寺相傳建於魏晉時期,是白鹿原上的一大古寺。它位於今長安和藍田交界處的——布村,如今的布村小學正是它的原址所在你若問白鹿原上六十歲左右的老人,可以說他們都能給你娓娓道來。白鷹寺分為上殿,中殿,下墊三座大殿,三個殿好大好大,旁邊還林立著廂房等。上殿供奉著王母娘娘,旁邊有水神,火神,還有菩薩等塑像,那是香客祈求早生貴子的地方;中殿供奉著藥王爺,還有土地爺等眾多神像;下殿則供奉著關公,也叫關老爺廟,關老爺旁邊分別是關平和周倉,還有那黑虎,靈管,那嚇人的樣子,把在殿裡面上學的學生給嚇得。三座大殿都是坐北向南,跟天下衙門是一樣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座寺廟裡有一口大鐘就放在鐘房裡,上面有文字記載,可惜的是在破四舊時砸毀了。這裡說的,只是老人回憶解放前的情景,相必在古時,這座寺廟更是香火旺盛,高大而雄偉,前來祈福進香的人那才是人擠人呢。聽老人講大殿牆壁上寫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朝詩人的詩句,還有很多壁畫,更能證實的一點,就是唐代詩人杜甫曾經在此寺住宿過,這從《杜甫長安行跡圖》杜甫登高游白鹿原第一站就是白鷹寺。可見白鷹寺在古代就很有名了。
白鷹寺不管在古代多有名望,咱們現代人只能想象,而最能知道它繁容興盛的時候還是在解放前。那時候,白鷹寺在今天大劉村,四個布村的中心,人們習慣說成“五村三社”。四個布村,就是現在的布村喬家,布村楊溝,布村王家,這三個村歸藍田縣管轄,而布村熊家歸長安區管轄。到如今我也不知道咋能這樣劃分,聽老人說解放前就這樣。布村在古代是一個絲綢交易的場所,據說一直到清初明未布村以布四村名稱存在著,以後人們簡化為布村。現今長安區砲裡鄉還有幾個以桑為名的村子就不必一一訴說了。大劉村也歸藍田縣管,大劉村按社分就叫布村北社;布村喬家和布村楊溝就叫布村中社;布村熊家和布村王家就叫布村南社。為啥要說這些呢,那關系可大著呢。白鷹寺的上殿分給大劉村,即布村北社管;中殿歸布村喬家,即布村中社管;而下殿就歸布村熊家,即布村南社管。每年的農歷二月初四是白鷹寺的廟會,就由五村三社來負責。
要說五村三社,還跟社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實社火本來就和寺廟聯系著。每年圍繞著白鷹寺抬社火可是重頭戲。布村熊家和布村喬家早就有著耍社火的習俗,可以說是生死冤家。布村南社和布村北社是一社,可以理解為一伙的;而布村中社就是布村喬家和楊溝。耍社火的布村南社就指布村熊家和布村王家,布村北社一般是支援布村南社。南社和中社可以說勢均立敵,誰也不服誰,不過總的來說,布村南社占上風的時候要多些。這都是題外話,可正是這社火,也吸引著西安城裡城外的人們,還有更多遠地方的人們來到了白鹿原,來到了布村,來到了千年古寺——白鷹寺。
白鷹寺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新中國成立了,國家在全面復興。對於白鷹寺來說,隨著破四舊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這座千年古寺就遭受著毀滅性的打擊了。寺廟內還比較完好的藥王像,娘娘婆像,老爺像等等塑像無一例外地被砸毀了,好多被扔到田間地頭,大殿內再也看不到一尊塑像了,剩下的只是空蕩蕩的房子,布村初級小學就在此徹底安了家,從此就變成正規的學校啦!老師可能還給自己的學生講著這裡曾是唐時文人墨客,王孫公子常來游玩踏青的必經之地吧,再也見不到昔日熱鬧非凡的盛景了。
幾十年過去了,昔日的白鷹寺早已面目全非了。寺廟改成學校,首先就要改造房子,室內牆壁也就變了,古時的壁畫被覆蓋了一層厚厚的泥巴,牆上的壁畫再也看不到了。你若是今天去看那裡的慘像,猛一看就是學校,誰還會想到是千年古寺——白鷹寺呢?不過,你若仔細地看,在學校內仔仔細細地看,昔日白鷹寺的端倪還能看出來。學校大門就是白鷹寺上殿的大門,我只是自己猜想,古時大門肯定要豪華氣派多了,今天的肯定不能比。聽老人說解放前白鷹寺寺外有十幾畝地,後來變成六七畝,再後來,土地就歸村裡了。再後來,喬家還拆除了白鷹寺的中殿,而現在能看到遺跡的只有下殿和上殿了,在如今旅游盛行的年代,許多地方能把廟門擠破,成千上萬的燒香祈福者,在看看今天的白鷹寺,叫人咋不歎息?真是可惜和無奈呀!